贴秋膘,这2个错误别再犯!收好这份“科学进补指南”

本文转自:北青网
贴秋膘,这2个错误别再犯!收好这份“科学进补指南”
文章图片
立秋后很多人都有“贴秋膘”的传统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缨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 , 炎热的夏季 , 人们的劳作并未减少 , 能量的消耗大大增加;大多数人食欲下降 , 经过夏天 , 体重往往下降;立秋之时 , 暑热逐渐减退 , 食欲大大增加;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 食物日益丰富 , 这时多吃些肉食 , 增加营养的摄入;秋后寒冬即将来临 , 尤其在北方 , 要做好营养的储备 , 增加抵抗力 , 保暖御寒 , 顺利度过严寒 。
贴秋膘 ,
这2个错误别再犯
错误一:所有人都需要贴秋膘
李缨表示 , 虽然当前夏季一如既往的炎热 , 但是现代人劳作大大减少 , 更关键我们有空调、有风扇 。 在空调房里 , 大多数人食欲不减 , 体重不降反升 。 就是有一部分人体重下降 , 还在肥胖范围或超重范围 , 再贴膘实属不该;秋冬季食物同样丰富 , 不用考虑如何越冬的问题 。 只有少数人需要贴秋膘 。 李缨提醒 , 对于消瘦以及营养状况差的人应注意调整饮食 , 增加能量、蛋白质的摄入 , 这些人适当贴秋膘是可以的 。
错误二:贴秋膘就是要吃肉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 , 在以前 , “贴秋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肉贴膘” , 吃一些红烧肉、白切肉等 。 可相比于肉类匮乏的古代 , 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随意选择各种各样的肉类 , 这时候再盲目“贴秋膘” , 就会带来肥胖和超重的问题了 。 尤其是秋冬季节 , 相比春夏两季 , 我们平均每天会多摄入220千卡的热量 , 大约等于一块瘦肉、一个鸡蛋再加半碗粥的热量 , 所以秋冬季节本身就容易发胖 。 左小霞建议 , “贴秋膘”前 , 要先分清自己是否属于需要“贴秋膘”的人群 。 即使是需要“贴秋膘” , 也不是一定要选择大块吃肉 , 相比之下 , 鱼、瘦肉、禽类、蛋类、奶类、豆制品等 , 进补效果更佳 。
根据“三秋”时段科学进补
李缨表示 , 秋季饮食应以润燥为主 ,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新鲜蔬菜和适量的水果 。 主食除了白米白面 , 适当增加粗杂粮 , 薯类、芋头、山药等健脾养胃的食材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 鱼虾、大豆及其制品等蛋白质类食物要多样化选择 , 控制总量 。 此外 , 秋季天气转凉 , 这时千万不要贪凉 , 少吃一些冰镇的饮料、瓜果 , 调整好脾胃 。
左小霞建议 , 不妨根据“三秋”来进补 。 相比“贴秋膘” , 根据初秋(农历七月)、仲秋(农历八月)、季秋(农历九月)不同阶段特点 , 有针对性地进补更为重要 。
初秋:我们常把这个阶段称为“秋老虎” , 此时阳光依旧充足 , 也会稍有燥热 , 但是早晚温差正在逐渐加大 。 这个时候一定要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 , 老人常说的“秋瓜坏肚”就是这个道理 , 尤其脾虚胃寒的人群更要谨慎 。 此外 , 初秋气候还比较湿润 , 不会像仲秋、季秋时那么干燥 , 所以这个阶段要注意利湿健脾 , 可以适量选用莲子、红豆、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
仲秋:此时草木逐渐枯黄 , 天气转凉 。 尤其在北方 , 空气的湿度开始减少 , 变得干燥 , 让人出现口干、鼻干、舌干甚至便秘的情况 。 这个时候就要润燥 , 可以吃些秋藕 。 秋藕脆的适合凉拌 , 面的可以煲汤、炖菜 。 此外 , 蜂蜜和梨也是秋季的绝佳选择 。 梨生吃和熟吃是不一样的 , 生吃可清热解毒 , 对便秘及小便赤黄都很有效;梨熟吃还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 对缓解咳嗽很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