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蒗:水利项目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本文转自:云南网
云南宁蒗:水利项目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文章图片
随着自来水哗哗流出 , 村民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
盛夏时节 , 海拔3000米以上的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牦牛坪片区凉风习习 , “有饭吃 , 有衣穿 , 但没有水什么都不行 。 ”丽江市宁蒗县烂泥箐乡牦牛坪村村民金尔拾哈一拧院子里的水龙头 , 接水、洗菜 , 一股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 , 溅起阵阵水花 , 她的脸上也浮现着幸福的笑容 。
山高坡陡喝水难
云南宁蒗:水利项目铺就乡村振兴之路】打开水龙头 , 哗啦啦的自来水就会流出来 , 这对于我们来说 , 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 不过 , 对于牦牛坪的村民来说 , 却是一件奢侈的事 。
烂泥箐乡牦牛坪村位于宁蒗县东南部 , 东临四川省盐源县、盐边县 , 南邻蝉战河乡 , 西邻新营盘乡、北邻大兴镇 。 最高海拔3340米 , 最低海拔2550米 , 平均海拔2950米 , 属于高海拔盆地 , 每年3月至5月 , 少雨干旱十分明显 , 区域性缺水严重 , 加之盆地属于白云质灰岩区 , 无常年地表径流 , 地理、地质环境特殊 , 导致水体流失 , 缺水严重 。
金尔拾哈介绍 , 以前这里的村民通过水窖收集雨水、雪水 , 作为一家人全年的日常用水 。 那些冲刷过屋顶积灰的雨水 , 流过发黄的PVC管 , 淌过树干凿成的木头管道和简易铁皮管 , 最后汇集到长着青苔 , 周边全是泥土的用发黑的木板盖着的水窖里 。 那漂浮着灰尘、不明碎屑、甚至长出了寄生虫的水 , 也是他们倍感珍贵舍不得浪费的 , 通常是全家人用一盆水洗脸洗脚 , 或是洗菜水用来喂牲畜 , 洗衣水用来浇菜……一盆水总是用到不能再用才会倒掉 。 洗澡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奢侈的事情 , 这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每天必修课的日常护理 , 于他们必须是有重要的事情才舍得洗一次澡 。
由于没有固定水源 , 居住在牦牛坪的彝乡同胞们 , 世世代代传承的 , 不光是彝家烟火 , 还有他们无法摆脱、不得不坚持的运水之路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从春到夏 , 从秋到冬 , 他们一天天牵上马 , 背上装水的罐子 , 从遥远的大巴庄河和米夹沟 , 为一家人辛苦带回几天的用水 。 然而 , 随着近几年连续干旱的气候 , 3-5月份的米夹沟泉水日益干涸 , 原本还能通过驮运喝上泉水的他们竟然只能靠雨水维持日常生活 。
真招实干乡村振兴跑起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 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突破点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 水润村庄 , 水利项目撬动着乡村振兴之路 。 为答好“民生卷” , 2018年3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帮扶专项资金1250万元修建的牦牛坪片区抗旱引调水工程项目完成 , 牦牛片区的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烂泥箐4个村委会的18个村民小组1284户4604人、4.2万多头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 水源工程的建设完成 , 使这里的乡亲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 , 当地群众也亲切地称之为“二次解放” 。
现在 , 金尔拾哈家里的水窖“退休”了 , 干旱年份人背马驮运水的艰辛日子也过去了 。 金尔拾哈高兴地向我介绍着今年的劳动成果“现在用水不愁咯 , 今年我多种了11亩的土豆 , 家里还喂养了20多只鸡和4头猪 , 收入过万元一点问题都没得 。 ”
水利设施的完善 , 随之带来的是现代农业跨步发展 , 规模化养殖等一大批农业项目正在牦牛坪落地 , 今年牦牛坪村种植土豆6253亩 , 比去多种1073亩 , 增幅21% , 种植荞麦1174亩 , 比去年多种273亩 , 增幅30% , 整村养殖绵羊7280只 。 抗旱引调水工程项目的建设 , 正夯实着牦牛坪村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 为牦牛坪村注入了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