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高温干旱影响粮食丰收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谨防高温干旱影响粮食丰收
文章图片
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 , 及时采取抗击秋旱的措施 , 努力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 , 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 要不断提升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 。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强化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 , 提升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水平 , 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
俗话说:春旱不算旱 , 秋旱减一半 。 当前我国大部地区秋收作物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 但全国20多个省份高温干旱已持续一月有余 , 一些地方温度高达40℃以上 , 特别是南方水稻主产区秋旱严重 , 一些水库山塘蓄水位持续走低、蓄水严重偏少 , 部分地块严重干旱甚至龟裂 , 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已经出现部分禾苗枯萎情况 , 水稻生产形势严峻 。 必须千方百计预防和避免高温热害 , 否则 , 可能会严重影响产量 。 眼下 , 各地要强化监测预警 , 及时采取抗击秋旱的措施 , 努力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 , 为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
秋粮作物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 , 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 , 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 今年我国加大农业政策供给力度 , 夏粮实现高位增产 , 各地的早稻陆续完成收获 。 秋粮面积较上年增加 , 目前在田作物长势总体较好 , 但一场席卷全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还是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 在秋粮作物中 , 南方中晚稻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 。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 , 南方主产区在水稻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 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占全国的近八成 。 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50天左右 , 气象灾害、病虫害等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 各地始终紧绷防灾减灾这根弦 , 抓紧抓细防灾减灾工作 。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 , 特别是粮食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 。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 粮食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 。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 不断提高抗旱能力;实行种业振兴行动 , 提升粮食育种水平 , 研发耐旱耐高温的高产粮食品种 , 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农民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 逐渐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 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 打破了“两丰一平一歉”的传统周期循环 。
从目前来看 , 我国粮食供应充足 , 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 , 防范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 稻谷连年丰收 , 持续多年产大于需 , 库存充裕 , 供应充足 , 稻米市场持续疲软 。 今年早籼稻已大量上市 , 国家每周常规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 , 地方各级储备稻谷进一步加快轮出进度 , 市场供应压力加大 , 成交价持续下降 。 但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 , 水稻减产预期增强 , 部分地区稻谷价格有上涨迹象 。
有句话说得好:遇到伏旱 , 光靠老天 , 收成减半;遇到伏旱 , 赶紧浇灌 。 减损就是增产 。 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战高温、抗干旱 , 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 采取清淤、抽水、打井及寻找水源等方式 , 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 , 努力做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能稳产、无灾区多增产 。 加强节约用水制度 , 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 杜绝浪费水资源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同时 , 抓住有利天气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 有效缓解了部分乡镇的旱情 。 而且 , 干旱易生虫 。 各地要盯紧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大豆“症青”等 , 实现“冲口夺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