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力斯台村:村头巷尾“话”振兴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伏天一过 , 秋高气爽 。 走进科尔沁区木里图镇东海力斯台村 , 树荫下、家门口、田地里总有三五百姓话着家常、聊着变化 。 上前仔细一听 , 东海力斯台村这些年的乡村振兴历程在不经意间便诉说了出来 。
“杨勇是个路路通 , 成天成宿地研究大葱”
“大勇 , 这几年你在外面干得不错 , 有没有回村带着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想法啊?”回想起8年前老书记恳切的话语 , 现任东海力斯台村党支部书记杨勇记忆犹新 。
“虽然当时生意很好 , 但是听到书记叫我回来帮忙 , 我没多想便答应了下来 ,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台人 , 能带领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 , 这份荣誉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 ”杨勇笑着说道 。 就这样 , 杨勇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 凭借着踏实肯干、大胆创新的工作态度 , 不到一年时间 , 便被选举为村主任 。 2016年“村两委”换届 , 杨勇完成了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
多年的商海历练 , 让杨勇敏锐地发现了大葱种植项目的巨大潜力 。 2015年 , 杨勇带领全村党员远赴山东学习大葱种植技术 , 回村之后立即开展试种 。 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 , 迎着困难上 , 顶着困难干 , 不断储备种植经验 , 探索大葱销路 。
“杨勇是个路路通 , 成天成宿地研究大葱 。 ”老党员宋文举说道 , “开始试种那二年 , 大勇不是在外地找专家学习 , 就是在地里观察大葱长势 , 也不知道是谁编的这句顺口溜 , 反正咱们东台人都知道 。 ”
付出终有收获 ,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 , 大葱种植面积从当初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6300亩 。 2021年 , 大葱总产量超过4000万斤 , 仅大葱一项 , 村民增收1200余万元 , 57名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19.8万元 , 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超过50万元 。
“挣钱就在家门口 , 大葱种得心里甜”
东海力斯台村:村头巷尾“话”振兴
文章图片
眼下正值大葱生长旺季 , 站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 , 万亩青葱亭亭玉立 , “郁郁葱葱”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
“因为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 , 以前偶尔出去打打零工也不敢走太远 。 ”村民张淑芳说 , “现在合作社雇工 ,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 啥也不耽误 , 工钱还有保障 , 日子有了盼头 , 咱们干活都有劲儿!”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 每年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 。
为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 , 通过招商引资 , 内蒙古玖鑫绿园农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入驻东海力斯台村 , 与合作社开展订单式合作 。 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 , 借助公司的种植技术、市场优势 , 降低种植风险 。 合作社为企业、农户做好后勤保障 , 配合企业集中育苗、田间管理、统一出售等 , 农户拿土地、资金入社后便可成为“甩手掌柜” , “坐等”年底分红 。 “近两年咱们老百姓的腰包真是鼓了 , 土地入股合作社让咱们有了稳定收入 , 订单收购的模式再也不怕东西砸手里卖不出去了 , 真是挣钱就在家门口 , 大葱种得心里甜!”
“有事儿就找服务队 , 党员帮咱解困难”
“去年那场大雪啊 , 要不是党员服务队帮忙清雪倒垛 , 我这几亩玉米都在院子里发了霉了 。 ”聊起去年那场大雪 , 村民苏建丽怎么也忘不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对她的帮助 。
苏建丽家中两口人 , 丈夫去世得早 , 女儿在外打工 , 家里只剩她一个劳动力 。 去年 , 通辽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雪灾害 , 几亩地的玉米在院子里眼看就要捂得发霉 ,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 , 党员志愿服务队出现在了家门口 , 半天的时间就把9000多斤玉米全部完成倒垛 , 保住了辛苦种植一年的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