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如一日践行医者誓言

本文转自:南充新闻网
22年如一日践行医者誓言
文章图片
周振宇(右)正在工作中 。
人物名片
周振宇 , 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 门诊部主任 , 医务科副科长 。 从医22年 , 擅长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病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治 。 负责牵头医院胸痛中心建设 , 2020年该中心获得国家级认证并挂牌 。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 , 参与医院防疫文件制定和疫情防控督察、患者救治、隔离病区管理、发热门诊管理、抗疫支援队伍组建等工作 。
A牵头建立“国家级”胸痛中心
因母亲身体不好 , 周振宇从小就萌生了“想当一名医生 , 救治更多病人”的梦想 。 知道孩子的梦想后 , 父亲常劝说其“学医很辛苦” , 但他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从医之路 , 并努力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
2000年 , 大学毕业的周振宇应聘到南充市中心医院 , 主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 。 从医过程中 , 他一直致力于引领、推动区域内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技术的创新 , 牵头建设医院胸痛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
22年如一日践行医者誓言】“引起急性胸痛的原因很多 , 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疾病 , 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 。 ”周振宇介绍 , 多年以前 , 在该类型疾病治疗的过程中 , 存在患者求治不及时、医院诊断治疗流程不规范、临床预后差等问题 。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 自2017年开始 , 在医院的支持下 , 周振宇牵头建设医院胸痛中心 。 这项“任务”并不简单 , 对内需要制定胸痛中心建设的各项标准 , 建立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检验科等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的快速诊疗体系;对外需要组织专家人员到基层医院、社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 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断的能力 。 那段时间 , 他既当建设者管理者 , 又当手术参与者 , 持续改进胸痛中心的各项救治流程、管理制度 。
所有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 2020年 , 南充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并挂牌 。 胸痛中心的成立 , 大大提高了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 , 从患者进院到血管开通 , 整个救治时长不超过90分钟 , 整整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
B身兼数职的“真心英雄”
采访当天正值周五 , 周振宇上午8点便来到了病房 , 查房了解病人病情;10点又来到住院病人核酸检测处 , 了解新设立的核酸检测点位运行情况;11点回到办公室 , 一大堆纷繁复杂的医务事务等着他处理 。 除了是一名医生 , 他还是医院门诊部主任、医务科副科长 。 治病救人、疫情防控、管理服务 , 如这样连轴转的情况是他的日常 。
2020年1月23日 , 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了全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 因为是全市首例患者 , 之前没有任何诊治经验 , 对于医疗人员来说 ,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 从这一天起 , 周振宇便肩负起一项重要任务———组建强大的医疗抗疫力量 。 如何保障隔离病房的医护力量?如何满足救治的设备需求?如何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如何保证病人转运流程的通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他去思考、去解决 。 2020年2月初 , 从南部县人民医院转来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他每日组织院内专家会诊 , 商议治疗方案 , 并编辑患者病情上报省级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现场会诊 , 成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 这是全省首例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给全市的医护人员和其他新冠肺炎患者带来极大的鼓励与信心 。 2020年2月13日凌晨2点 , 市中心医院收到组建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紧急通知 , 周振宇与同事立即赶赴医院 , 确定医护人员名单 , 为队员协调防护物资、打包行李、理发……当天上午10点 , 20名医疗队队员准时从医院出发 , 踏上奔赴武汉的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