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本文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
国之大医丨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大医精诚见仁心
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 。 系列报道《国之大医》讲述耄耋之年 , 依然奋战在医疗卫生事业一线的老专家、老教授的故事 。
郭玉璞是著名神经内科学专家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 。 从一个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学习班的旁听生开始 , 郭玉璞深耕神经病理学近七十年 , 为我国神经病理临床与研究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贡献 。 作为一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 , 他更是用热忱的工作 , 兑现了一辈子为病人服务的初心 。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老楼里 , 我们见到了94岁高龄的郭玉璞老先生 , 他手里捧着这两年精心整理的神经病理病例集手稿 , 介绍起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如数家珍 。
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文章图片
神经内科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郭玉璞:这个是从澳洲(带回来)的病例 , 这两年以来在家里 , 我就整理过去的材料 , 编写了一本神经病理(的书) , 这是我手稿写出来的这个材料 , 然后把它拷到电脑里边 , 把所有的病例都拷进去 。
一张张病理照片 , 代表了郭玉璞教授在协和的奋斗历程 , 也见证着我国神经病理学的发展历程 。
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文章图片
1955年春天 , 北京协和医院的许英魁主任开办了神经病理学习班 。 27岁的郭玉璞前去旁听 , 也正是在这里 , 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
神经内科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郭玉璞:我们大家就在一旁旁听 。 一开始是旁听 。 我们的老教授许英魁教授 , 对神经病理讲得非常好 , 查房的时候非常认真 , 对每个病例、病变部位 , 什么性质 , 讲得头头是道 , 所以就培养了(我对)神经病理这个兴趣 。
随后在1961年第二届神经病理学习班的时候 , 郭玉璞就作为许英魁教授的学生参与其中 。 进入神经病理研究领域 , 郭玉璞一干就是一辈子 。 当时国内对于神经疾病的病理研究主要是通过尸检 , 而前来协和交流访问的专家告诉郭玉璞 , 国外神经病理技术已经有了新的发展 。
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文章图片
神经内科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郭玉璞:他(专家)说你这病理很好啊 , 就是方法太老了 , 他说现在国外都是新的方法 , 做肌肉活检和神经活检 。
为了学习这项技术 , 郭玉璞先后前往西澳大学和悉尼大学学习 。 三年时间里 , 郭玉璞不仅积累了大量病理资料 , 还自费把实验室药品、仪器设备买来带回国内 。
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文章图片
神经内科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郭玉璞:我说把你神经活检的实验室 , 这些材料 , 有的花钱 , 有的不花钱 , 就给我复制一份 , 弄了两大皮箱 , 有照相机 , 有放幻灯片讲课的这个仪器 , 我都花钱买回来了 。 所以我们实验室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 老的病理还是继续做 , 新的周围神经病理、肌肉病理就开展起来了 。
郭玉璞不仅带回了先进的设备 , 在面对疑难病症的时候也有了更开阔的视野 。
上世纪六十年代 , 郭玉璞接触到了“姜氏三兄弟”的病例 , 三兄弟都是癫痫、智力障碍 , 十几岁发病 , 20岁左右就去世了 。 尸检的结果引起了不同科室之间的激烈争论 , 当时不少专家认为这是脑缺血导致的疾病 。
郭玉璞:深耕病理为患者 大医精诚见仁心
文章图片
神经内科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教授郭玉璞:我不同意这个病理科大夫的意见 , 他也不服气我的意见 。 因为我学了病理以后觉得它不太像(脑缺血) 。 所以我看了片子以后我说这个病是特殊的 , 是家族遗传性的脑病 , 性质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