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 , 他汀类药物是常用药物 , 可以预防脑梗塞、心肌梗死的发生 。 而衡量用药是否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 主要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是否达标 。
有很多人问华子 ,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 , 为什么医生总是使用中、低剂量 , 即使LDL-C的水平没达标 , 基本也是采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 , 而很少使用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文章图片
一、不同人种的差异性
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大风险 , 是硬化斑块发生破溃 , 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 造成脑梗塞或是心肌梗死 。 而他汀类药物 , 不仅可以降低血脂 , 还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 , 稳定斑块使之不易破溃 , 在全世界的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但他汀类药物不是在中国研制的 , 所以采取临床试验的样本 , 主要以欧美人种为主 。 在中国使用时 , 发现中国人对他汀类药物更加敏感 , 较低剂量就能达到较好的降脂效果 , 但是中国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也更低 , 在较大剂量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 , 所以他汀类药物在中国使用时 , 主要使用中、低剂量 , 很少使用大剂量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文章图片
二、他汀类药物的“加6原则”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 , 人们发现 , 无论何种他汀类药物 , 药物剂量与药效并不是等比关系 。 服用最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时 , 可以产生降低LDL-C水平30%左右的药效 , 但是将药物剂量加倍时 , LDL-C水平的降低 , 仅能增加6%左右 , 也就是“加6原则” 。
举例来说 , 如果有一个人服用10mg的辛伐他汀后 , LDL-C水平降低了30%;那么他在服用20mg的辛伐他汀时 , LDL-C水平只会降低36%;他服用40mg的辛伐他汀时 , LDL-C水平会降低42% 。
而在药物剂量加倍时 ,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 所以单纯地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时 , 获益与风险相比“性价比”不高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文章图片
三、可以与其他降脂药物联用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 , LDL-C水平有两个关键指标 。 对于没有发生过脑梗塞、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 , LDL-C水平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已经发作过相关疾病的人 , LDL-C水平要求控制在1.8mmol/L以下 。
有很多人问华子 , 他汀类药物已经用到了中等剂量 , 但是LDL-C水平还没有达标 , 继续加量又担心出现不良反应 , 要怎么办?华子说 , 这种情况通常会采取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用药的方法来控制LDL-C水平 , 而不是加大剂量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文章图片
最常用的方案 , 就是中等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进行联合用药 。 依折麦布可以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 , 继续把LDL-C水平降低20%~30% , 一般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用药安全性较好 。
也可以考虑把他汀类药物与PCSK9抑制剂进行联用 , 但是PCSK9抑制剂价格较贵 , 患者负担较重 。
如果LDL-C初始值过高 , 很难降至达标值怎么办?现在的专家意见 , 只要能把LDL-C的水平降低50% , 也能产生较好的预防疾病效果 , 不必为了追求达标而增大药量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他汀类药物,为什么很少用到大剂量?因为有个“加6原则”
文章图片
总结一下 , 因为中国人种与欧美人种有差异 , 对他汀类药物的敏感度、耐受性不一样 , 所以中国通常使用中、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 很少使用大剂量他汀 。 而且他汀类药物有“加6原则” , 所以在LDL-C水平控制不达标时 ,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多采取与其他降脂药物联用的方法 , 而不是单独增加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