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门四院士”佳话,98岁的他仍坚持每周给病人查房

他在医学教育一线坚守已超过70年 , 培养了无数得意门生 , 造就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 他首创了国际公认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 , 放弃申请专利无偿交付 , 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 他98岁仍然活跃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育的前沿阵地 , 自创特殊的“考卷”查房方式 , 培育锻造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 。
他就是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的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 。
造就“一门四院士”佳话,98岁的他仍坚持每周给病人查房
文章图片
王振义院士(前排中)高龄仍然坚守医学教育一线 。 上海市教委供图
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近日启动 , 共有64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候选人 。 其中 , 上海有2人入选 , 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终身王振义;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 。
一门四院士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者 , 也是一位桃李芬芳的伯乐 。 他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 , 获博士学位 。 此后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 先后培养博士21人 , 硕士34人 , 一大批本科生和年轻医生 , 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 。
“我只是想以我绵薄的力量 , 培养更多的医学事业的接班人” , 是这位98岁老教授的心声 。
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 , 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他的三位院士学生——陈竺、陈赛娟、陈国强 。 他们都是医学界顶级的研究英才 , 在各自的医学领域中为人类健康奉献、奋斗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认识王振义时 , 只有中专学历 , 但是 , 独具慧眼的王振义教授 , 却相中了这个务实好学的青年 , 将他收为研究生 。 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陈赛娟则是一位巾帼英雄 , 她严谨细致 , 专注于学科研究 , 深得王振义赏识 。 除了平日的带教指导 , 王振义教授总是倾囊相授 , 甘为人梯 。
1984年 , 王振义教授又推荐陈竺、陈赛娟远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圣·路易医院血液研究所学习 。 获得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博士文凭后 , 他们毅然选择回国 , 回到瑞金医院 , 继续在恩师指导下工作 , 并最终辟出一块令人瞩目的基因研究新天地 。
在事业顶峰期 , 1996年 , 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 , 王振义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交给了42岁的陈竺 。 “人生就像抛物线 , 有峰顶 , 也会衰退 , 一旦进入下降趋势 , 就要及早地退 , 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干 。 ”这是王振义的肺腑之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院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国强是王振义的另一位得意门生 , 如今也已经成为国际白血病研究领域中的杰出代表 。 正是王振义的虚怀若谷和无私奉献 , 创造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 也成就了医学教育界三代杏林英华的清隽风华 。
首创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
在众多难治疗的疾病中 , 白血病无疑是其中一种 。 但如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已得到控制 , 这样重大的成果与王振义院士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
70多年中 , 王振义始终致力于血液内科学的医、教、研工作 。 在非常困难艰苦的条件下 , 他和团队经尝试了无数种方法 , 测试了无数种药品 , 最终为肿瘤治疗找到全新的理念与方法——诱导分化疗法 , 使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可被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 确立了国际公认的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 , 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