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照中消失的C位,竟然对应着眼睛的“心脏”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人员曹露婷
退休十多年的孙老师最近很高兴 , 他带的02届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 , 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 但这两天 , 他看着墙上的照片觉得不对劲:C位的他脸上灰蒙蒙一片 , 揉揉眼睛尽力看看又好像能清楚了 。
前天一早 , 老孙的右眼看东西雾感变重了 , 老伴在他眼前晃 , 他直呼头晕 。 家人都认为太不对劲 , 第一时间陪老孙赶到了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 。 很快 , 老孙被诊断为湿性黄斑变性 。 主诊医生告诉他 , 这病虽不像白内障这样为人熟知 , 却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 发病快且情况重 。
老孙有些不可置信 , 而下面一组数据让他吃惊:目前 , 全球黄斑变性的发生率在8.69% , 65岁及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10% , 而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上升至25% 。
本周 , 钱江晚报联合浙大眼科医院、拜耳公司发起的视觉保卫战第六季眼底病访谈正式上线 , 眼底病专家苏兆安、王瑶为大家带来满满的干货 , 让更多人对湿性黄斑变性有了清晰的认识 。
合照中消失的C位,竟然对应着眼睛的“心脏”
文章图片
视野中心出现暗区 , 是眼睛在示警
老孙今年68岁 , 桃李满天下 , 退休这些年经常有学生来看望他 。 而这张照片也是他印象深刻的一届学生 , 当天他被全班35位学生围绕着 , 记录下了温馨的瞬间 。
一天 , 看到照片里中间的几个头像有些模糊 , 老孙责怪妻子忘记打扫卫生 , 让画面落了灰 。
“这不是挺干净的吗?我昨天才擦过!“老伴很纳闷 。 这让老孙更疑惑了:照片中间明明有一大块灰 , 把好几个人头都盖住了 。 他把照片拿下来 , 仔细擦了擦 , 揉揉眼看了看 , 又好似干净了 , 这才作罢 。
前天一早 , 老孙发现看东西雾感在加深 , 在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右眼湿性黄斑变性 , 中心视力相较之前急剧下降 。
合照中消失的C位,竟然对应着眼睛的“心脏”
文章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老孙告诉医生 , 自己去年体检视力还有1.0 , 怎么突然就失明了 。 当医生提醒他近期有无看中心模糊的情况时 , 老孙才反应过来 , 合照里消失的人头竟是这么回事 。
合照中消失的C位,竟然对应着眼睛的“心脏”】相较于白内障引起的渐进性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的情况 , 黄斑变性的症状“不太一样” , 王瑶副主任医师在访谈中提到 , 不少病人发现看门框、表格线歪了 , 照镜子像哈哈镜 , 看东西中心视野有暗点 , 都是眼睛在示警 。
合照中消失的C位,竟然对应着眼睛的“心脏”
文章图片
湿性黄斑变性最大的元凶是新生血管 , 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 , 视力可能在2年内就会丧失 。 值得注意的是 , 当一个眼睛发生了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 要非常注意另一个眼睛的筛查 , 有40%以上的患者对侧眼在5年内也会发生黄斑变性 。
经过综合评估 , 医生建议采用抗VEGF(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来控制疾病 。 但黄斑变性属于慢性病 , 会持续进展 , 后续老孙还要坚持随访 , 根据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
强化与巩固治疗 , 缺一不可
目前 , 黄斑变性未有明确的发病原因 , 但与高龄、人种、遗传、全身系统疾病有一定联系 。 门诊中许多老年人自诉白内障来就诊 , 不少病变已进入中晚期 , 视力受损不可逆转 。
“眼底病除了要早期诊断 , 还应早期进入规范化治疗 。 ”苏兆安主任医师认为 , 黄斑变性的治疗重点在于萎缩新生血管 , 当前抗VEGF治疗是针对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治疗的首选 , 能有效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来达到抑制目的 , 且该药物治疗效果优于激光光凝 。 拜耳公司南中国眼科治疗领域总监熊仁江先生也介绍 , 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是全球首个完全人源化的融合蛋白 , 上市8年来为全球480万患者提供3400万次注射 , 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临床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