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有哪些常规的针灸穴位?

脑卒中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 , 常常发生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 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性疾病 。 常常表现为患者偏身肢体障碍 , 以上肢屈曲内旋、下肢外展过伸为主要表现 , 伴或不伴有认知障碍和吞咽、言语等功能障碍 。
目前 , 脑卒中后最常用的看会手段不外乎针灸、推拿、运动康复、物理因子治疗等等 。 其中 , 针灸治疗是十分重要且疗效十分明显的 。 那么 , 针灸是如何取穴的呢?扎哪些穴位会有效呢?
中医学称脑卒中为中风 , 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血逆乱、阴阳不调 , 治疗方法需要调整阴阳、补气和血 , 针灸治疗也是遵循这些法则 , 主要取穴还是在依据病变部位的基础上 , 加以辩证选穴 。 主要穴位包括头部穴位、上肢穴位和下肢穴位 。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穴位 。
脑卒中偏瘫有哪些常规的针灸穴位?
文章图片
1.头部穴位
头皮针是中风患者最常用的穴位 , 是通过刺激头部的特定部位的穴位或者穴线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 , 但真正在70年代以后才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目前 , 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国际头针标准穴线 , 是由1984年5月在东京举办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讨论 , 决定按照分区定经 , 经上选穴 , 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 , 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 。
国际头针标准穴线主要包括:额中线、额旁1线(胸腔区)、额旁2线(胃区、肝胆区)、额旁3线(生殖区、肠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运动区)、顶颞后斜线(感觉区)、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视区)、枕下旁线(平衡区)组成 。 (具体可见“针灸龙哥”相关视频讲授 。 )
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会选取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区、感觉区穴线 , 对于认知障碍的患者可选取前后左右穴线 , 具体如何选取可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 , 待后续具体详解 。
脑卒中偏瘫有哪些常规的针灸穴位?
文章图片
2.上肢穴位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最常见的表现 , 如何恢复肢体功能才是重中之重 。 上肢常选用的穴位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八邪等 。
上肢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是肩手综合征 , 所谓肩手综合征是指患者的患侧手突然浮肿疼痛并伴有肩关节疼痛 , 使手功能受限 , 严重时可因疼痛并发上肢孪缩 , 或手掌不能打开 , 或肘部屈曲不能伸直 , 肩部不能打开等一些列症状 。
这时候对症选穴就十分重要了 , 如手掌屈曲不能打开 , 可后溪透合谷 , 重用泻法 , 患者痉挛的手掌可立即伸展;肘关节屈曲严重 , 可以使用3寸毫针从曲池穴透刺小海穴;肩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 , 针灸肩髃、肩髎和臂臑 , 分别疏通阳明经和少阳经 , 从解剖结构来讲是松解三角肌前中后及肩关节相关肌肉 。
当然 , 中风的治疗在上肢还是有一些辩证选穴的 , 如出现热证 , 曲池、外关、合谷可选 , 出现血瘀手三里可选等等 , 需根据病证需要酌情选用 。
脑卒中偏瘫有哪些常规的针灸穴位?
文章图片
3.下肢穴位
脑卒中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下肢过伸外旋 , 常常选用的穴位有气冲、髀关、风市、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封、太冲等 。
脑卒中偏瘫有哪些常规的针灸穴位?】下肢无力、踝背伸不能、下肢外翻畸形或内翻畸形是最常见的表现 。 对于肢体无力的治疗 , 着重点在于增强肌肉力量 , 如无法屈曲大腿 , 需选用臀部穴位 , 秩边、环跳等;踝背伸不能、下肢外翻畸形或内翻畸形等足踝部症状 , 需要在踝关节周围取穴 , 中封、丘墟、商丘、照海、申脉等等 , 或补或泻 , 施以适当的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