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药箱,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

本文转自:邯郸新闻网
背起药箱 , 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
——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
一袭白衣 , 心热如火 , 她背起药箱行走在为群众服务的乡村道上 , 从“嫂子”到“奶奶” , 这一走就是34年 。
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 , 即使是在深夜睡梦中 , 只要患者一个紧急电话 , 她背起药箱就风风火火冲出家门 , 全不顾风大雨急 。
背起药箱,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
文章图片
她说:“对乡亲 , 医术、医德、医风都不能少 。 ”
她叫柳玉英 , 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村村医 , 1967年出生 , 1988年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 三十年如一日 , 柳玉英走村串户 , 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 , 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 。
小未庄 , 位于广平县东北部 , 是远距县城20多公里的偏僻村庄 。 那年 , 21岁的柳玉英嫁到了这里 。 看到这里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 , 她几经犹豫 , 还是在亲友的反对中辞去了在县城医院的好工作 , 在乡村里扎下了根 。
“敬业还需“精”业 , 我一定要当一个乡亲信得过的好医生 。 ”回村之初 , 柳玉英就暗暗下定了决心 。 为更好服务乡亲 , 她一边工作一边挤时间在各乡镇卫生院学习 , 不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 昏黄的灯光下 , 她如饥似渴“啃”下了自己买来的一本本医药书籍 , 不知不觉间 , 繁星已隐 , 旭日东升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通过不断自学和实践 , 柳玉英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 , 群众纷纷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 直至现在 , 她仍然保持着这股学习的劲头 , 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 无论到哪儿 , 她都抢着去 。 用她的话说:“乡亲的健康指望着咱呢 , 为了他们看病不再难 , 我再苦再累都愿意!”
背起药箱,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
文章图片
医术上追求精益求精 , 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 2015年 , 柳玉英推动家庭签约服务 , 实行"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 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 。 对于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妇幼保健对象等重点人群 , 她为他们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 , 并根据协议内容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咨询、入户访视、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服务 。 目前 , 已签约的居民人数达590人 。 防病如防虎 。 柳玉英还建立了“小未庄村健康咨询群” , 自告奋勇当上了“群主” 。 只要有空儿 , 她就积极发布预防疾病的常识 , 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 面对患者 , 她笑意盈盈 , 温婉如玉 , 以一颗爱心、细心、耐心 , 换来了患者的放心、安心、舒心 , 真正做到了“送药到手 , 看服到口 , 服后再走” 。
背起药箱,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微笑暖人心 , 真情待病人 。 柳玉英以“儿女之心、晚辈之爱”行医 , 被村里的老人称为“咱家闺女” 。
背起药箱,她在乡土路上行走了34年——邯郸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乡村医生柳玉英服务群众速写
文章图片
80岁高龄的李培廷有心脏病史 , 一次突然感觉胸闷、气短 。 接到紧急电话 , 柳玉英放下手里的工作 , 急忙赶过去 。 当时只有老人和她的儿媳在家 , 慌乱之下 , 老人的儿媳不知所措 。 紧急为老人检查身体后 , 柳玉英根据病情立即联系镇卫生院急救车辆 , 并陪护其一同前往 。 柳玉英向住院医生详细讲述老人平时的健康及近期体检、服药情况等 , 为患者的及时救治提供了主动权 。 随后 , 柳玉英帮着老人安排好住院事宜 , 直到其病情稳定后 , 她才放下心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