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细胞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怎样了?一年后,瑞金医院已有16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AR-T细胞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怎样了?一年后,瑞金医院已有16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本文转自:新民网
CAR-T细胞治疗的淋巴瘤患者怎样了?一年后,瑞金医院已有16名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文章图片
图说:三位患者迎来了特殊的“庆生仪式”采访对象提供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 是近百种不同亚型“淋巴瘤家族”的统称 。 我国每年大约有9.3万人被诊断为淋巴瘤 , 每年有超过5万人死于该病 。 其中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生存期短的特点 , 令人“谈之色变” 。 然而 , 随着CAR-T细胞疗法的“横空出世” , 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送来了新希望 。
近日 , 长期致力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和研究的上海交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许彭鹏教授 , 在确认全国首个接受商业化CAR-T药品回输治疗并在一年后疗效评估仍为完全缓解的患者信息后 , 对该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表示高度肯定 。
在CAR-T细胞疗法进入中国之前 , 复发难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全球平均生存期为6.3个月 , 而国内仅为5.9个月 。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教授带领瑞金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 , 长期聚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 积极开拓进取 , 牵头完成了国内第一项CAR-T的注册临床研究 。
从CAR-T的临床研究到商业化使用 , 为了持续提升患者生存率 , 瑞金医院成立了“细胞免疫治疗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 , 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 , 为患者治疗保驾护航 。 目前 , 瑞金医院已有超过30位患者接受了商业化CAR-T治疗 , 接受奕凯达商业化产品的23例患者已完成疗效评估 , 最佳客观缓解率高达95.7% , 完全缓解率高达69.6% , 即有16位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 。
患者陈阿姨是一位复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女性 , 于2019年7月确诊 , 一线治疗后复发 , 二线疗效欠佳 , 考虑到患者TP53突变 , 采用常规化疗或靶向治疗预后差 。 2021年6月22日 , 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获批上市后 , 瑞金医院血液科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 并于8月2日成功回输CAR-T细胞 。 “时隔一年 , 患者的疗效评估仍为完全缓解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 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 这不仅对于广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是个喜讯 , 对于我们血液科临床医生而言 , 也极大地增强了信心 。 ”许彭鹏教授表示 。
另一位即将在本月迎来1年持续完全缓解的虞奶奶 , 则是一位高龄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 。 她于2019年确诊 , 在历经6次化疗后 , 疗效评估方达完全缓解 。 但好景不长 , 虞奶奶很快出现疾病复发 , 换用二线方案继续治疗 , 疗效仍不佳 。 恰逢其时 , CAR-T细胞疗法在国内获批上市 。 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王黎介绍道:“尽管CAR-T细胞疗法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但其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 , 潜在安全性风险不容忽视 。 在计划对虞奶奶进行CAR-T细胞治疗前 , 淋巴瘤专家就结合患者目前的肿瘤状态和既往病史 , 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预见 , 并对处理方案展开讨论 。 虞奶奶的整个CAR-T细胞治疗历程艰辛 , 但是在虞奶奶接受治疗的整个历程中 , 我们医护团队精雕细琢 , 通力协作 , 从容应对CAR-T治疗后不良反应 , 最终化险为夷 。 ”
此外 , 曾于2017年确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秦阿姨 , 在接受多次化疗及多线治疗方案无效后 , 于2018年10月 , 作为奕凯达临床实验首例患者入组研究 , 目前即将迎来完全缓解的第五年 。 长达五年乃至更长的生存时间 ,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也释放出“癌症被治愈”的信号 , 这也意味着CAR-T细胞治疗正重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格局 , 或将引领癌症治疗进入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