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雨晴秋草长 丝瓜沿上瓦墙生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数日雨晴秋草长 丝瓜沿上瓦墙生
文章图片
丝瓜瓤
夏天 , 瓜熟蒂落 , 能吃的瓜一茬接一茬地上市 。 在暑热中 , 西瓜当选全民最爱 , 男女老少都免不得来一两块 。 但是西瓜再好 , 也不能当饭吃 。 四川人懂得吃食应时 , 白油丝瓜最适合一解暑热带来的茶饭不思 。
丝瓜、蒜末、盐 , 仅仅三种调味 , 要做出清爽柔滑、鲜香入味的白油丝瓜 , 实在是一件难事 。 下锅早了 , 丝瓜会变黑 , 没了晶莹剔透的光泽 。 下锅晚了 , 白绿的丝瓜上便会有黑色的焦糊物 , 让人食欲全无 。 丝瓜虽然瓜肉绵软 , 但也不易入味 , 如果滋味浮在表面 , 也算不得好吃 。 做白油丝瓜前 , 需要削掉粗糙的绿色外皮 , 留下白软的瓜肉 , 去瓤浸泡后 , 再切段入锅 。 一份好吃的白油丝瓜 , 只有白绿两个颜色 。 丝瓜有如翠玉般温润的光泽 , 裹着浓浓的汁水 , 让人在苦夏也能吃下一大碗饭 。
丝瓜又称天丝瓜、布瓜、天络丝 , 一年生草质攀援藤本 。 李时珍写道:“丝瓜 , 唐宋以前无闻 , 今南北皆有之 , 以为常蔬” , 大约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 。 丝瓜冬春季播种 , 夏季开花 , 秋季结果 。 丝瓜花早上开放 , 夜晚就会合上花瓣 。 虽然花朵很大 , 却平平无奇 。 明明是黄色这样的醒目颜色 , 开满藤蔓却也不易引起人的注意 。 但它却也不在意 , 盛开时的脸庞直冲蓝天 , 开得再大 , 也不会低垂下头来 。 除了丝瓜可以食用外 , 有些地方的人也会吃嫩一点的丝瓜花 , 或炒或炸 , 做法不一 。
“数日雨晴秋草长 , 丝瓜沿上瓦墙生 。 ”丝瓜的享用时间从夏季延续到秋季 , 过了季的丝瓜老而无味 , 毫无食用价值 。 民间有谚语:“小满时节 , 有钱没钱 , 记得吃‘三瓜三豆’ 。 ”“三瓜”指的就是丝瓜、冬瓜、苦瓜 , “三豆”指的是毛豆、四棱豆、豌豆 。 而在福建泉州 , 丝瓜又被叫做“暑瓜” , 是清热消暑的好物 。 正因为其消暑解热的特性 , 丝瓜自古也可以入药 , 《本草纲目》记载其有化痰止咳、解风热腮肿、肺热面疮等功效 。
丝瓜在藤上长得快 , 很快就在藤上变得又老又大 。 瓜肉消失后 , 只剩下紧密交织的网状筋络 。 这些筋络虽然不能吃了 , 却有其他的用处 。 扒开丝瓜瓤 , 里面包裹着一颗颗的卵形黑色瓜种 。 悉心地收起瓜种 , 来年二三月播种入土 , 不需要特别选择地点 , 墙边路边都行 , 来年又是一架漂亮的瓜藤 。
陆游也深知这千丝万缕的妙用:“丝瓜涤砚磨洗 , 余渍皆尽而不损砚 。 ”丝瓜瓤柔软有弹性 , 用来洗砚台是最适合的 , 既不会损坏砚台 , 又能将墨渍洗干净 。 在民间 , 瓜瓤还能用来擦碗洗盆 。 即便是在现在 , 不少家庭还是会用丝瓜瓤来洗碗 , 一点洗洁精也不用 , 照样洗得白净 , 环保又方便 。
数日雨晴秋草长 丝瓜沿上瓦墙生】比起南瓜、黄瓜、苦瓜 , 四川人更喜欢种上一架丝瓜 , 可能是因为更喜欢白油丝瓜的鲜味 , 也可能是因为丝瓜瓤洗碗的妙用 。 立秋已过 , 抓住夏天的尾巴 , 再吃个一月有余的嫩丝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