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虽然下了一宿的雨 , 但雨过放晴 , 趁着微凉的清晨 , 采莲工人一大早便下田干活了 。
在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的张钱村 , 因为种有107亩的湘莲 , 每年到立秋前后 , 这里便迎来忙碌的“采莲季”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立秋之后 , 湘莲基地迎来丰收季 。 人民网王锐摄
站在荷塘边 , 放眼望去 , 绿盖叠翠 , 红粉相间 , 熟透了的莲蓬点缀其中、随风摇曳 , 煞是好看 。 层层莲叶间 , 只见莲农们背着蛇皮袋来回穿梭 , 忙得不亦乐乎 , 尽显丰收喜悦 。
说起张钱村的湘莲产业基地 , 时间还得拉回到2016年 。
由于之前是贫困村 , 缺少产业 , 也缺乏思路 , 村子的发展陷入有想法没办法的两难局面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荷塘莲蓬采收忙 。 人民网王锐摄
2016年 , 在多方考察学习的基础上 , 张钱村引入湘莲种植 , 成立湘莲种养产业基地 。 “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流转过来 , 然后与种植大户合作 , 我们提供技术、大户负责管理 , 就这样 , 100多亩的湘莲便扎下了根 。 ”张钱村党总支书记杨家发说 , 当年种植 , 当年便有了收成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既新鲜又饱满的莲蓬 。 人民网王锐摄
但发展产业 , 也并非一帆风顺 。
受市场影响 , 原本价格在15元/斤的莲子 , 行情一下子跌到了6元/斤 , 尽管每一茬都能收下20000斤黑莲子 , 但对于张钱村来说 , 丰产不丰收 , 这着实给杨家发出了道难题 。
“眼瞅着莲子卖不上价 , 接着种 , 只怕越种越亏 , 换品种 , 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 。 ”杨家发坦言 , 考虑过放弃 , 但心有不甘 , 就好比临头浇了一盆凉水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经过晒干脱壳去芯后的白莲子 。 人民网王锐摄
2019年 , 张钱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重新谋划湘莲产业新路径 , 改变过去只卖黑莲的路子 , 确定加工销售白莲的发展思路 。
莲子虽小 , 产业潜力却很足 。 从田头到嘴边 , 从荷塘到餐桌 , 小小莲子的“身价”如何实现翻番?采访人员在加工厂找到了答案 。
“一亩荷塘可产壳莲250斤左右 , 按照现在市场价格只有1500元 , 倘若晒干脱壳去芯之后 , 就能卖到100元/斤 , 效益能翻上好几番 。 ”杨家发算了一笔账 , 减去土地流转费、肥料费、加工费和人工成本 , 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莲农采摘莲蓬 。 人民网王锐摄
2021年 , 为进一步壮大湘莲种养产业 , 张钱村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投资15万建成湘莲加工厂房 , 就地脱壳去芯 , 节约了成本 , 增加了效益 。 同时 , 加工厂还有效解决了3名脱贫户的就业问题 。 当年 , 张钱村的莲子销售额达到21万元 。
建厂房、买设备、深加工……就这样 ,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张钱村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湘莲产业链 , 湘莲种植更是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 。
宣城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文章图片
莲农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人民网王锐摄
“之前村里欠债40多万 , 办公买纸张的经费都没有 , 自从有了湘莲产业发展起来之后 , 我们不但把欠债还清 , 现在账面上的数字是年年看涨 。 ”说起村子这些年来的变化 , 已经在村里干了17年党总支书记的杨家发是一脸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