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在这里 | 宣城:建成509个“新风堂”为村民节约1600多万元

本文转自:中安在线
“徐书记 , 咱村里的新风堂什么时候再开放?”宣城市泾县茂林镇濂长村的新风堂暂时停办红白喜事酒席后 , 该村党支部书记徐金林就常被村民这样追问 。
文明在这里 | 宣城:建成509个“新风堂”为村民节约1600多万元
文章图片
濂长村新风堂举办助农售茶活动
村民口中的“新风堂” , 前身是1982年修建的“濂长大会堂” , 承载着大伙的共同记忆 。
2018年 , 村里整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资金及其他预算 , 将年久失修、几近倒塌的“大会堂”改造成“濂长文化礼堂” 。
2019年初 , 又改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堂” , 免费提供给村民操办红白喜事酒席 。
“过去 , 村里办红白事都流行大操大办 , 大家相互攀比 , 铺张浪费 , 很多村民心里不情愿 , 但是没办法 。 ”徐金林说 , 村里设立新风堂 , 号召大家在这里按标操办红白喜事 , 就是为了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 。
村民徐世鹏对新风堂的设立赞不绝口 。 去年10月7日 , 他的结婚喜宴就是在新风堂办的 , 共10桌 , 算下来 , 每桌光菜金至少节约500元 。 “自己请厨师、买菜 , 大家吃得卫生!在家门口吃酒 , 乡亲们不着急赶车 , 吃得安心 , 气氛也好!”他觉得在新风堂办酒 , 体面又实惠 。
采访人员从宣城市文明办了解到 , 农村婚丧嫁娶作为人情往来 , 其本意是维系情感 , 但是在一些地方 , 人情消费逐渐掺杂了一些功利意识和攀比心理 , 使得传统习俗变成陋习 , 助长了奢靡之风 , 滋长了歪风邪气 。
经多地调研 , 呈现有“三高”现象 。
人情礼金水涨船高 。 过去的50元起步 , 现在200元起步 , 关系稍微亲密的500元起步 , 关系亲密的800元-1000元 。 一年下来 , 村干部普遍在1-2万元/年 , 普通家庭也有3000-6000元/年的随礼支出 , 俗话说“人情大于债 , 头顶锅子卖” 。
结婚彩礼高不可攀 。 上世纪50年代 , 爷爷娶奶奶 , 用了半斗米;上世纪7、80年代 , 爸爸娶妈妈 , 办齐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 如果能有收音机更好) 。 90年代 , 农村人嫁闺女 , 一般要“三金” , 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 有时还希望男方家庭想办法给闺女办一个城镇户口 。 现在 , 娶媳妇差不多要花掉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 “三金”变成了“三子” , 即票子、车子、房子 , 并且有些女方家庭要求 , 房子一定要买在城里 。
操办酒席居高不下 。 到酒店办酒席 , 一般每桌菜金800-1000元 , 加上烟酒饮料消费 , 20桌至少要花费近4万元 , 有的家族人多 , 甚至四五十桌 , 一场酒席办下来 , 少则几万 , 多则十几万元 , 花费巨大 。
如何破解农村彩礼高、办理酒席负担重的难题 , 成为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一个棘手的问题 , 移风易俗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
经过梳理发现 , 宣城市共有722个行政村 , 其中46个农村有文化礼堂 , 可用作红白喜事酒席办理场所 , 这类场所取名“新风堂” , 期待其成为引领农村弘扬时代新风的礼堂 。
2019年 , 广德市卢村乡唐流村利用原农贸市场改建成新风堂 , 占地300平米 , 投资26万多元 , 配有专职管理员 , 音效设备齐全 , 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新风堂制度、流程 , 移风易俗“221”(随礼不超过2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不超过10个菜)行动墙 。 目前已办事47场次 , 总桌数701桌 。
文明在这里 | 宣城:建成509个“新风堂”为村民节约1600多万元
文章图片
广德市卢村乡唐流村村民在新风堂内举办移风易俗喜宴
文明在这里 | 宣城:建成509个“新风堂”为村民节约1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