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81)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蒙阴念好“生态富民”诀( 二 )


文章图片
在前城村 , 以楸树为依托打造景区,造福当地百姓
以全域视角发展旅游 , 形成以蒙山、孟良崮、岱崮地貌为龙头 , 椿树沟、樱之崮、金水河、云蒙湖等为主体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 全县A级景区达20家 , 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农业旅游示范点、“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称号390余家 , 2021年接待游客972.2万人次 , 实现旅游收入87.33亿元 。
目前 , 蒙阴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4万元 , 居临沂市前列 。
转化路径创新 , 深挖生态价值“潜力”
守着一片绿水青山 , 如何转化成金山银山?蒙阴县积极进行创新探索 。
为此 , 蒙阴县加强与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合作 , 通过生态产品可量化、金融化、市场化转化路径 , 让生态资源更好地成为生态资本、生态红利 。
推动生态资源可量化 。 围绕有效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 , 开展生态产品信息调查 , 形成了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和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三个清单” 。 以实现生态资源可视化呈现和数据化分析为目标 , 在全国率先搭建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 , 实现县域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 。 与中国环科院合作 , 根据生态系统特征、结构特点 , 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村三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 , 发布了山东省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 。
探索生态产品金融赋能 。 探索古树名木“生态贷”、森林资源“碳金融”、整村生态授信等模式 , 让蒙阴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
在蒙阴县桃墟镇源泉山庄 , 300万元贷款为其改造提升注入了“源头活水” 。 安康村源泉山庄依托板栗树而建 , 发展树上农家乐、民宿 , 通过质押7棵百年板栗树 , 贷款300万元用于生态环境提升、扩大经营规模 , 营业额和接待游客数量均增长15%以上 。
初步构建起森林碳汇测算、审核、交易体系 , 在全省完成森林碳汇首单交易 , 并推出以碳汇预期收益权为质押的“碳金融”产品 , 发放山东省首笔在金融主管部门备案公示的碳汇质押贷款7000万元 。 以GEP核算情况作为授信增信的参考依据 , 实施百泉峪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 , 帮助村子提升生态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 吸引更多游客 , 增加村民收入 , 激活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和金融属性 。
打造价值实现高端化平台 。 紧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心任务和共同富裕时代命题 , 搭建生态资源运营管理平台 。 通过收储生态资源 , 打包形成可开发项目库 , 统一规划、管控、开发和招商 , 形成“闲散土地利用、山水资源整合、沟域综合开发、生态文旅赋能”四种类型 , 收储开发、待开发项目包10余个 , 构建起“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价值转化机制 。
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81)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蒙阴念好“生态富民”诀
文章图片
金水河水利风景区 , 带动了当地餐饮和住宿业发展
老区新貌·崮乡走在前(81)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蒙阴念好“生态富民”诀】在金水河流域 , 通过对沟峪综合开发 , 建设了省重点项目——金水前城国际旅游度假区 , 有力盘活了乡村生态资源 。 “我们这个地方山清水秀 , 景色优美 。 ”前城村党支部委员公丕宗自豪地说 ,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 , 游客不断 , 带动了餐饮和住宿业的发展 , 促进了当地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