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聚力推行“党建+”合作社,让农民捧上“铁饭碗”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走进有着长汀“粮仓”之称的河田镇万亩良田 , 农机轰鸣着穿梭在田间 , 一根根挺拔稻穗被割断稻秆卷进脱粒仓 , 摇身一变成为颗颗饱满的稻粒 。 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穗金黄 , 喻示着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 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社员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 这样欢悦的场景在长汀县的田野里已随处可见 。
福建长汀:聚力推行“党建+”合作社,让农民捧上“铁饭碗”
文章图片
丰收 。
位于福建西部的古城长汀是国家级产粮大县 , 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 近年来 , 长汀县以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契机 ,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人才优势、汇聚部门合力 , 扎实推进“党建+”合作社工作 , 推动全县特色农业产业整体提升 , 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 让农民捧上了“铁饭碗” 。
党建引领 , 搭起致富“新平台”
“要想火车跑得快 , 还得车头带” , 党建引领就是这个关键的“车头” 。 长汀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合作社发展始终 , 出台推行“党建+”合作社工作实施方案 , 明确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施路径 , 把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等具体要求写入合作社章程 , 压实县乡村三级工作责任 , 把好发展方向 。 目前 , 全县现有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家 , 党员领办合作社143家 。
怎么发挥“车头”的作用让“火车”跑得又快又稳呢?对此 , 长汀出了靓招 。 长汀县针对重难点问题强化引导和指导 , 共举办5期乡镇组织委员论坛、3场政策宣讲会、2场现场推进会 , 编发《长汀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指南》 , 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典型案例专栏 , 多措并举讲政策、解疑惑、促认识 , 消除基层顾虑 , 激发发展合作社的信心和动力 。 同时由乡镇党委和职能部门负责 , 指导村党支部最大程度整合村内资源 , 结合培育壮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产业规模化 , 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能人和群众致富能手等牵头成立815家合作社 , 创办和领办技术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3000余个 , 见习实训基地26个 。
福建长汀:聚力推行“党建+”合作社,让农民捧上“铁饭碗”
文章图片
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水稻种植基地——万亩良田 。
人才赋能 , 激活发展“强引擎”
涂坊镇是长汀县种植槟榔芋的核心乡镇 , 槟榔芋是其地标性主导产业 。 最初 , 长汀槟榔芋原品种为白芽芋 , 食味较淡 , 粉度不高 , 品质较低 。 对此 , 长汀县启煌槟榔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启煌犯了难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 长汀县召集农技相关专家人才互相探讨、共同研究 , 选育出红芽槟榔芋——汀芋一号 , 槟榔芋品质显著提升 , 其市场价格及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 , 新品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始在全县进行推广 。 如今 , 长汀县槟榔芋种植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亩发展到现在的5万多亩 , 种植农户近万户 。
福建长汀:聚力推行“党建+”合作社,让农民捧上“铁饭碗”
文章图片
合作社种植的槟榔芋 。
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过程中 , 人才就是蓬勃发展的引擎 。 长汀县出台《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办法》等人才政策 , 培育出新农人赖斌等一批返乡创业示范户 , 并积极争取34名省级、52名市级科技特派员 , 选派12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 ,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 评选出的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能手 , 安排到合作社担任经济顾问、技术指导 。 积极鼓励农技人员申请技术职称 , 39名获得初级、中级职称的“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参与合作社运营 , 发挥技术、经验等优势 , 搞好“传、帮、带” , 促进合作社效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