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於子卫:做一个鲜活的人,每天都更接近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二 )


我这辈子都离不开的两个亚专业
医科大学|於子卫:做一个鲜活的人,每天都更接近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文章插图
医科大学|於子卫:做一个鲜活的人,每天都更接近梦想|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於子卫教授开展微创手术
做医生,要学会克服困难。在跌跌撞撞中学着成长,在孤单中学着坚强,历经很多的事,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学着接受,然后一声不响,继续在自己的跑道上努力前行。从选择这两门亚专科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一辈子离不开了!
我很幸运,2003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去了美国和英国学习,刚到国外,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很新鲜。每天过得非常充实,记得在美国第一天跟着教授出门诊,就接诊两例鼻咽癌患者,得知他们都是中国移民到国外的华侨,我心情瞬间很沉重。大家知道,鼻咽癌属于种族易感性的癌症,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全球属中国发病率最高,即便是移居他处,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作为鼻咽癌大国,我们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但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成熟。看到外面的研究成果那么多,做了这么多年鼻咽癌,而我们懂得依旧还太少,难免有点挫败感。
喉癌不同于其他部位的实体肿瘤,由于喉是发声的器官,对于喉癌患者来讲,切除其肿瘤不难,难就难在于后期恢复发声功能。国外更注重患者的功能保护,在喉移植方面比我们发展要快,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对手术技术更感兴趣,喉移植手术在当时属于难度很大的手术,需要将喉和气管再造,器官再造和后期修复的技术是我们下一步攻克的方向。两年美国和英国之行,给我打开了一扇外面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国际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希望根治疾病,更要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国外的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回国之后,我尝试做了很多之前没有开展的手术,如喉管神经修复再造术。另一方面,对于头颈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我也有了新的方向。之前,我们只知道鼻咽癌的发病机制与EB病毒有关,而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头颈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在这个发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把 HPV作为研究重点。口咽癌、头颈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我想如果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将有效帮助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早发现、早治疗。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我们头颈恶性肿瘤的治疗也迎来了发展最快的阶段,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新药的临床研究都来自中国。头颈恶性肿瘤的治疗从之前的单一手术治疗到现在手术结合放疗和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患者生存率大幅度提高。
我把歌唱家还给了爱他的观众做医生,要懂得担当。当别人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里时,面对这份托付,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但来自医患双方这份信任,使我不敢轻易放下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出现了很多职业病。比如教师、演员尤其是歌唱演员,以及新兴的网络主播,他们的工作易导致嗓子的过度使用,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喉部疾病,如声带结节,声带囊肿;近年来,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也特别感兴趣,这项专业在国内还处于空白。
我记得上海歌剧院一名著名歌唱家找到我,他由于唱歌多年,声带上长了很大一块息肉,也跑了很多的医院,找了很多医生,大家都不敢给他做手术,害怕失败后,断送他的演唱生涯。其实普通的声带息肉不可怕,但他由于延误多年,息肉长得较大,直到无法唱出完整的音才来就医,这给手术增加非常大的难度。2017年,他辗转后找到我,经过详细全面的检查,我告诉他这个手术我能做,但是我和他讲的很明白,手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一旦失败,他将彻底放弃演唱事业。我告诉他,你既然找到我,说明你信我,那我愿意和你一起来承担这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