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市场转型,小型健身房是出路吗

健身市场转型,小型健身房是出路吗


近三年 , 国内健身行业处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中 。 随着大健康观念的普及与线上健身的发展 , 行业更多元、业态百花齐放 , 这也让线下健身房站在新旧模式转型的十字路口 。
行业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传统线下健身房显出颓势 , 倒闭、跑路消息不断;另一方面是新型健身业态的加速扩张 , 以乐刻、Keep等玩家为首的互联网健身企业蓬勃发展 。
据艾媒咨询数据 , 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不断增长 , 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3771亿元 , 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
当前的健身市场情况如何?有哪些机会?未来的线下健身行业该往何处去?对此 , 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
专注细分领域健身市场百花齐放
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一颗青核健身工作室里 , 健身器材排列整齐 , 私教一边指导学员科学锻炼 , 一边进行健康饮食指导 。 “我们会根据学员减脂、增肌、塑形的需求 , 量身定做训练方案 。 ”教练告诉记者 。
“运动需要‘仪式感’ 。 ”健身爱好者宋小姐对记者表示 , “大城市家中空间狭小 , 缺少专业器材 , 健身房必不可少 。 ”
“疫情之后 , 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 , 对健身行业是个利好 。 ”一颗青核健身工作室联合创始人邓宇均对记者表示 , “我们观察到 , 疫情催生了线上健身业态 , 而线下健身行业也有复苏 , 但是速度较为缓慢 。 同时 , 过去持观望态度的健身爱好者或者创业同行也看到市场腾出空白 , 纷纷选择入场 , 加剧了行业竞争 。 ”
当前 , 线下健身市场百花齐放 , 中小型品牌、健身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冒头 。 “以北京为例 , 一个健身工作室想要活下来 , 大概需要80—100个会员、每个会员一年消费1万元左右 , 才能差不多收支持平 。 ”邓宇均算了一笔账 。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出清 。 《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 2022年全国体育健身类场馆数量有所减少 , 全国广义健身类场馆约13.1万家 , 其中商业健身俱乐部39620家 , 环比下降5.48%;健身工作室45529家 , 环比下降12.34% 。
经营一家独立健身工作室 , 最大的难点在哪里?从创业者的角度看 , 邓宇均认为 , 流量获取对独立工作室来说是最大的挑战 , 传统地推效果不大 , 当前工作室更依赖美团与大众点评这样的本地生活APP获客 , 精准服务消费者 , 形成口碑效应 。
近年来 , 线下健身行业在不断承压时 , 创业者也在求新、求变 。 “我们会选择更精准的打法 。 例如 , 当工作室面积较小 , 80%健身需求是女生减脂塑形时 , 就会根据健身房的定位与用户诉求来选择相应器械、制定课程 。 ”邓宇均表示 , 专注深耕细分市场 , 进行精细化的定制服务 , 才能让独立工作室与知名品牌差异化竞争 。
年轻人个性化需求增加 , 也在促使市场走向细分 。 “当代年轻人会更追求定制化、个性化、相对有趣的运动方式与体验 。 健身房的经营者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形式 , 把社交互动、个性化方案与科技时尚元素结合 , 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
新旧势力交替互联网健身蓬勃发展
国内健身行业受经济形势变化与“高负债、高客单价、资金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影响 , 在今年显露出增长疲态 。
传统的健身房模式里 , 教练即销售 , 预付制与倒闭潮加剧了顾客不安全感 。 “原来的健身房市场过度依赖传统模式 , 推销课程 , 收取高昂的费用 , 容易引起顾客反感 。 ”张毅指出 , 新式健身房的商业逻辑、商业模式与商业伦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