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灰指甲”,还在找“民间高手”看吗

本文转自:新民网
得了“灰指甲”,还在找“民间高手”看吗
文章图片
得了“灰指甲”,还在找“民间高手”看吗】大多数人知晓“灰指甲” , 是从早年马路旁的电线杆、扦脚店的招牌幌子、菜市场门口的犄角旮旯开始的 。 这包治灰指甲的“庄严承诺” , 似乎宣告民间隐藏治疗灰指甲的“高手”?切莫轻信!否则不仅病没治好 , 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肝损伤 。 灰指甲貌似不起眼 , 但是很难缠 , 不容易治好 , 老百姓还嫌去医院麻烦 , 毛病一拖再拖竟变成了疑难杂症 。
灰指甲其实是一个俗名 , 医学上属于慢性甲真菌病 。
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疾病 。 发病部位包括趾甲和指甲 , 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 , 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 。
甲真菌病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 。
口服药物治愈率高于外用药物 。 口服首选药物为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 , 氟康唑为二线药物 。 确诊甲真菌病 , 无口服药物应用禁忌症 , 均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 。
目前甲真菌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或二线药物都有一定的肝毒性 , 综述文献报道 , 服用特比萘芬的人发生肝损的比例为1.7% , 服用伊曲康唑的人发生肝损的比例为4.6%(均包括无症状肝损) , 虽然发生的比率不高 , 但我们还是要积极地防范 , 这样可以尽早地发现肝损伤 , 及时停药 , 必要时加用护肝药物及时治疗 , 尽可能降低肝损伤的风险 。 待肝功能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后 , 再评估是否能够继续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
尽管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脏损伤风险 , 但只要正规治疗 , 合理监测肝功能 , 肝损的发生率还是很低的 。 关键还是要遵医嘱剂量和疗程服药 , 定期监测肝功能 。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也是甲真菌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 目前国内推荐药物为5%阿莫罗芬搽剂 。 应用指征为:无甲母受累的远端侧位甲下型或浅表白斑型甲真菌病 , 受损甲板<50% , 受累指趾甲数目<4个 , 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治疗者 。
局部外用药物还可与口服药物联合 , 有研究显示 , 相较于单用口服药物 , 联合用药在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方面显示出优势 。
迟丹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