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柱:“三动发力”织就助农增收致富图

本文转自:中工网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渡马镇岩门村 , 乡亲们都称赞周福是个干事创业的“能人” 。 不仅因为他自己这几年靠种植红脆桃、珍珠李致富 , 更因为他带动周边村建立了桃李合作社 , 让入社的30多户群众持续增收 。
贵州天柱:“三动发力”织就助农增收致富图
文章图片
天柱县石洞镇汉寨村 , 村民在搬运辣椒 。 金可文摄
近年来 , 天柱县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 , 通过“政策驱动、产业牵动、能人带动”三带动方式 , 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模式 , 实施农业“三小工程”+脱贫户、家庭农场+脱贫户、合作社+脱贫户、公司+脱贫户”等模式 , 发展优质水稻、精品水果、中药材、特色种植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 想方设法挖掘农业增效潜力 , 拓宽脱贫户增收门路 。
“岩门村能种植桃李致富 , 全是沾了县里产业振兴政策的光 。 ”周福说 , “规模种植 , 成本低 , 风险小 , 劳动密集 , 容易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 ”通过产业带动 , 周福自己走上了一条自主增收致富之路 , 也为其他脱贫户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
全县在92个村派驻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 帮助村里发展产业 。 石洞镇石洞村一直以种植水稻、小麦、红薯、土豆为主 , 群众普遍收入偏低 。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 石洞镇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实地考察 , 建议该村走特色种植的路子 。 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 , 石洞村返乡创业能人龙先瑜等种植高粱300亩 , 亩产高粱350公斤 。 目前高粱进入采收阶段 , 预计收入近100万元 。 高粱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规模 , 明年石洞村和附近村将有1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 。 工作队鼓励石洞镇汉寨村种植大户龙昌松流转烤烟地 , 种植辣椒20多亩 , 不仅带动40多户村民种植辣椒 , 还解决群众就近就业赚取生活费 。
目前 , 全县有家庭农场320户、专业合作社949家、农业公司229家 , 脱贫户全覆盖增收 。 高酿镇隆寨村采取“家庭农场+农户”种植精品水果 , 带动全村49户种植金秋梨 , 年产金秋梨120多万斤 , 户均收入达2.2万元;蓝田镇鸿发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 300亩玉米大豆喜获丰收 , 200多个村民就近务工 , 人均增收2000多元 , 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10多万元;贵州天柱县嘉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蓝田镇楞寨村采取“公司+农户”建立优质稻制种基地 , 制种300亩带动40多个村民就业稳定增收;天柱农投公司在凤城大坝、邦洞赖洞等种植玉米大豆1000余亩 , 收获玉米20万斤 , 解决就业400多人;云上侬家在邦洞街道刘家坳建成辣椒烘干厂 , 延长辣椒产业链 , 年收购辣椒3000多吨 , 消除椒农后顾之忧 。
天柱实施“金凤丰翼”计划 , 大力组织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 , 实现群众增收本领过得硬 。 围绕天柱县土鸡、油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重点产业 , 与县内职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 , 培养更多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人才 , 2021年以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942人次 , 造就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 县里推行产业专家包区域、包面积 , 技术骨干包技术、包服务的“科技包乡”责任机制 , 县级选派87名农业技术专家组建17支服务队 , 深入产业一线指导 , 及时为群众想点子、出思路、支实招 。 农技专家服务队指导家庭农场等生产2000余人次 , 解决技术难题630个 。
贵州天柱:“三动发力”织就助农增收致富图】今年以来 , 该县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实现自主创业 , 或户户联合、户社联合、户企联合发展产业 , 走上了稳定增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