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将至,省市消委会发布月饼消费提示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 , 8月31日广东省消委员会、广州市消委会分别发布消费提示 , 提醒消费者主动抵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 , 理性看待网红月饼 。
避免“小月饼、大包装”的套路
今年以来 , 国家有关部门正集中力量开展整治行动 , 全力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 。 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新国标)已于今年8月15日起实施 , 对月饼、粽子等食品包装层数、成本等都有明确规定 。
广东省消委会提醒 ,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 , 商品过度包装有了明确标准 , 包括月饼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 , 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等 。 对此 , 广大消费者应积极主动落实标准要求 , 特别关注简约、绿色和实用的包装 , 拒绝购买明显包装过度的“天价”产品 。 同时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公告提出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 消费者可尽量选择这个价格区间内的产品 , 有效避免“小月饼、大包装”的套路 。
中秋佳节将至,省市消委会发布月饼消费提示】此外 , 广大消费者在挑选时应警惕“高档礼盒”等概念 , 尽量选购不搭售、不混装、不添加所谓名贵食材的礼盒月饼 , 做到按需选购 , 避免浪费 。 在购买应节商品时 , 一旦发现商家存在违反新国标规定 , 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应保存好购买凭证 , 及时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当地12345等渠道依法投诉举报 , 或向当地消费者委员会进行投诉 。
中秋佳节将至,省市消委会发布月饼消费提示
文章图片
荔湾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超市检查月饼销售情况 。
理性看待“纯手工”等网红月饼
近年来 , 一些商家打着“秘制、私厨、养生、纯手工、零添加”等招牌销售网红月饼 , 但部分月饼不同程度地存在虚假宣传、卫生质量等问题 ,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 , 购买网红月饼时:1.选择有资质的商家 。 无论从网购平台还是实体商超购买月饼 , 都应选择正规、具备合法生产经营资质的经营者 。 2.注意查看产品信息 。 仔细查看产品标识是否齐全 , 包括厂家名称、厂址、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 3.留心配料是否致敏 。 月饼中可能包含小麦粉、鸡蛋、乳制品、花生、坚果等原料 , 易过敏人群应特别注意查看配料表 。 4.开封后应尽快食用 。 由于月饼含油脂和糖 , 开封后如未妥善保存容易发霉变质 , 保质期短的更应适量购买 , 尽快吃完 。 5.增强证据保存意识 。 注意保留宣传单张、网页截图、聊天记录、支付凭证、快递单据等相关资料 , 以备维权之需 。
广州市消委会特别提醒 , 为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降低糖分摄入的需求 , 一些商家推出了“低糖”或“无糖”月饼 。 但所谓“无糖” , 实际上是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或功能性低聚糖替代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 其作用是使食物既有糖味 , 又没有高能量 。 因此 , “无糖”并非真的无糖 , 只意味着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 有的月饼虽然标注了“无蔗糖” , 但配料表上仍可能显示葡萄糖、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字样 , 而这些其实也都属于糖类 。
如果确需选择无糖月饼 , 建议优先选择添加糖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和功能性低聚糖 , 尽量少选含有“糖精”“甜蜜素”“甜菊糖”等甜味剂的产品 。
此外 , 无糖月饼主要在于不添加蔗糖 , 但淀粉和油脂仍然会逐步代谢转化成小分子葡萄糖 , 因此哪怕是无糖食品 , 也仍然存在升血糖、高热量的问题 。 勿因“无糖”而过量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