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生前日记公开,一字一句满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

本文转自:文汇网
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生前日记公开,一字一句满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
文章图片
“做医生最大的是德 , 一定要对病人好 , 要爱病人 , 要有技术 , 精湛的技术 , 要踏实工作 , 这样才能治好病人 。 ”斯人已逝 , 音容犹在 。 今天(8月3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的百年诞辰 。
诞辰前夕 , 大女儿吴玲特别公开了父亲生前的日记 , 从1970年到2019年 , 几十本日记写得满满当当 , 字里行间 , 一字一句 , 写满了吴孟超对肝胆外科事业的热爱 。
2019年3月15日 , 晴 。 日记正文的右上方 , 吴孟超写上了大大的“手术一台” 。 彼时 , 这名97岁高龄的老人或许尚未意识到 , 这将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台手术 。
那天 , 老人一如往常 , 穿着手术服 , 站在无影灯下 , 微微变形的双手再度坚定地握起了柳叶刀 。 40分钟后 , 患者的肿瘤被顺利摘除 , 血也止住了 。 在学生的搀扶下 , 吴孟超慢慢走出手术室 , 步履蹒跚但依旧坚定 。
吴孟超的学生、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三科主任周伟平回忆 , “做最后那台手术时 , 吴老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 但还是坚持到手术室来 , 到了该吃药的时间 , 也不愿意离开 , 因为手术室是他待了一辈子的地方 。 ”
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生前日记公开,一字一句满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
文章图片
对于吴孟超而言 , 手术室是他的港湾 , 亦是战场 。 从医70多年 , 吴孟超主刀完成包括我国第一台中肝叶切除术在内的1.6万余台重大肝脏手术 , 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
“父亲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 我们已经习惯了 。 他对病人特别关心 , 只要得空就要去看病人、查病房 , 过年也要挨个拜年 。 病人也爱他 , 看到他都要和他拥抱一下 。 ”在吴玲眼里 , 父亲一辈子都停不下来 , 他的日记本里详细记载了每一次手术、每一个重要会议 , 流淌于笔尖的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 。
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生前日记公开,一字一句满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
文章图片
采访中 ,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沈锋还分享了一个细节:几个月前 , 临床科研工作缺少一批数据 , 可年代过于久远 , 存档资料已无法找到 , 就在众人焦急不已时 , 他突然想到 , “或许可以到吴老的日记里去找!”
那日 , 夜已深 , 医院联系到吴孟超家人 , 翻出日记 , 找到相应年份、日期 , 果不其然 , 完整的数据被记录在册 。 “吴老的日记对我们而言就是宝库 。 ”
沈锋直言 , 日记里记录的不仅是吴老个人的活动、工作 , 还有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发展 , 乃至整个肝胆外科不断向前迈进的印记 。
在吴孟超的每本日记最后 , 他都会对当年的手术、出差情况做一个总结 。 到了来年 , 再为自己定下新的目标与任务 。 对于吴孟超而言 , 每年都是“关键年” , 他给自己鼓劲 , “任重而道远 , 一定要实现”“要在去年发展的基础上 , 今年更加创新 , 更上一层楼” 。
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生前日记公开,一字一句满是对医院、对工作、对患者的热爱】2015年 , 93岁的吴孟超在日记本扉页写下 , “今年的任务仍然很重 , 新院开张要做好很多工作;科学中心开业也要做许多工作……”吴孟超笔下的“新院”及“科学中心”就是他生前最惦念的地方——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院区及与之毗邻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
彼时 , 家住杨浦的吴孟超顾不上自己年迈的身体 , 坚持一遍遍赶往安亭 , 到工地监督施工进度 , 车上甚至长期备着一顶他专用的安全帽 。 他如同一把锤子 , 一锤子一锤子打进度 , 亲眼见证着安亭院区从工地到医院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