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医学的“长脉”

中医学脉象中的长脉 , 很好理解 , 也就是脉的搏动首尾端直 , 脉波动的幅度较长 , 过于本位 , 向前可超逾寸部至鱼际 , 向后可超逾尺部 。 长脉的体状一为平脉 , 一为病脉 。 平脉的特点是不大不小 , 体态长而势自然 , 速率均匀 , 弹指柔和 。 即《素问》所说:“如揭长杆末梢 , 为平” 。 意思是说就象持举长长的木杆那样长并且弹柔 。 此为健康无病之脉 。 在人体中 , 胃为五谷之海 , 呈有余之象 , 故《内经》谓长脉为“胃家之平脉” 。 若脉象体长 , 直上直下 , 有僵硬感 , 是邪气有余所致 , 故为病脉 。 正如《素问》说:“如引绳 , 如循长杆 , 为病” 。 也就是说如拉紧的长绳 , 或者如循摸长长的杆子 , 长而硬直的体象 。
解密:中医学的“长脉”
文章图片
长脉的特点在于脉来长直,如循长竿,脉体超过三指 , 即长脉可并见于寸 , 关 , 尺三部 , 当然 , 长脉也可独见于寸 , 尺部 , 关脉不可能有长脉 。 若人体气血旺盛 , 精气盛满 , 脉气盈余 , 故脉搏激之势有力 , 过于本位 , 态势柔和 , 起落之际有连绵之感 , 是强壮之人才能见到的脉象 。 当然 , 运动后 , 或情绪激动所引起的出现长脉也为正常脉 。 若人体在病态情况下 , 出现长脉 , 其出现的机理 , 是邪气方盛 , 充斥脉道 , 正气不衰 , 邪正搏击所致 , 故脉呈硬直劲急而长的体象 。
解密:中医学的“长脉”
文章图片
长脉合四时为春季 , 春季冰雪融化 , 万物复苏 , 自然界到处涌动着勃勃生机 ,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春主升发 , 但不是太过旺盛 , 有一种柔和之气 。 应人体为肝脏 , 肝脏同样具有升发调达之性 , 而为健旺的征象 。 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平肝脉来 , 软弱招招 , 如揭长杆末梢 , 曰肝平” 。 也就是说肝脏的平脉是长而柔和的 。 上文说了 , 长脉可并见于三部 , 也可独见于寸 , 尺部 , 若长脉见于左寸 , 表明心气充达 , 心血旺盛 , 故神强气壮 。 若见于两尺部 , 表明肾气盛 , 肾精足 , 气血化生有源 , 犹如树木根深牢固 , 枝叶繁茂 。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长则气治” 。 其中“治”是盛满调平的意思 , 即长脉是气血充盛 , 气机调达的反映 。
解密:中医学的“长脉”
文章图片
解密:中医学的“长脉”】长脉若为病脉 , 以其体长过于常脉 , 故为阳脉类 。 一般主阳证 。 因为是邪气盛实 , 正气不衰 , 邪正搏激 , 脉象体状长且硬满 , 失柔和之态 , 为有余过盛之象 , 故长脉多主有余之病 , 即长脉多主实证 , 热证 。 或为阳毒热盛 , 或气逆壅盛的喘满胁痛 , 或肝阳亢盛挟痰上扰的癫狂 , 或阳明经腑热证等 。 主病的长脉 , 不受部位限定 , 可兼浮 , 也可兼沉等;也不受速率的限制 , 可兼数 , 也可兼迟缓等 。 如长而兼浮为邪盛于表 , 经邪盛 。 长而兼洪大 , 为阳明热势深 。 长而兼实 , 为热邪壅滞 , 实邪内结 。 长而兼弦 , 多为气逆 , 气滞 , 或肝火挟痰 , 这些是长脉主病的一般规律 。 长脉在特殊情况下 , 也可见于虚寒败证 , 如《脉简补义》说:“又有形体通长 , 而其势怠缓 , 应指无力 , 全无精神 , 此为肝脾并至 , 虚寒之败象也” 。 意思是说在脾气竭 , 肝气衰的情况下 , 也可见到怠缓无神的长脉 。 这种脉象 , 我们也必须了解 。
解密:中医学的“长脉”
文章图片
在脉象中 , 实脉 , 牢脉 , 弦脉 , 紧脉 , 皆有脉体长的特点 , 然实脉为有力脉 , 浮 , 中 , 沉三候皆有力;牢脉见于沉候或伏候;紧如转索 , 弦如弓弦 , 各俱特异体状 , 长度以及紧张度上是有区别的 , 有人提出长脉与弦脉难以鉴别 , 其实 , 弦脉虽长 , 只是相对于其它脉象而言 , 不会超出本位 , 另外 , 在形态上 , 如前说如按弓弦 , 指下有劲急感 , 直起直落 , 驰张度大 。 总之 , 它们从形态 , 长度 , 以及紧张度上是有区别的 ,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体会 , 我相信大家必然能够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