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从预防传染病开始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近日 , 各大中小学、幼儿园相继开学 , 学生集中返校 , 短时间内大量聚集 , 容易给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 校园环境人员密集、人流量大 , 加之秋冬季来临 , 学校和托幼机构进入传染病防控关键时期 。 同时 , 疫情形势时有变化 , 学校、托幼机构也承担着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重要防控任务 。 疾控专家提醒 , 针对秋季多发传染病 , 做好预防是关键 。 现阶段 , 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 , 注意做好防病工作 , 谨防传染病在学校暴发流行 , 为孩子的学习生活营造健康环境 。 而莘莘学子们的开学“第一课” , 应该从正确掌握各类防病小常识开始 , 保持健康体魄 。
正确防范手足口病幼儿园晨、午检不可少
手口足病作为一种急性传染病 , 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人群 。 据西安市疾控中心历年监测资料显示 , 手足口病在西安地区全年均可发生 , 4月开始逐渐增多 , 约占全年发病的15% , 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 , 是目前需要重点防控的高发传染病 。 虽然目前该病进入平稳期 , 但发病人数依然较高 , 且还有重症病例发生 。
幼托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聚集地 , 一定要严格执行学生晨、午检制度 , 发现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 , 或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的学生时 , 要立即通知家长及时送诊 。 日常做好幼托儿童出勤、健康情况巡查及缺勤登记工作 , 及时了解缺勤情况和原因 , 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 着重加强园内餐具、玩具等物品消毒措施;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
开学“第一课”从预防传染病开始
文章图片
家长应注意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 居室要经常通风 , 勤晒衣被;奶瓶、奶嘴及孩子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家长要积极配合幼托机构的晨检工作 , 不要隐瞒孩子的病情;如果孩子发病 , 应居家治疗 , 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 以减少交叉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
麻疹传染性强学校易集体爆发
麻疹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 冬春季呈季节性高发 , 其传染性很强 。 疾控专家提醒 , 目前全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 , 麻疹出现大范围暴发和流行状态几率非常小 。 但受外来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史不清以及未接种两剂次麻疹疫苗影响 , 该部分免疫空白的易感人群容易引起麻疹发病 , 不能排除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麻疹疫情的可能 , 因此建议广大学生平时做好对麻疹的预防 , 但也不必过于恐慌 。
开学“第一课”从预防传染病开始
文章图片
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 , 传播力极强 , 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环境中 , 更容易实现传播 。 建议广大学生应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较差的医院、网吧、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 ,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 日常做到勤洗脸、勤通风、勤晒被褥、勤锻炼 , 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 , 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双手清洁 , 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发烧、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 , 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 并主动戴上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 。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 提醒未接种满二剂次麻疹疫苗人员 , 尽快到接种门诊补种足相应剂次的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