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于金明院士团队深度解析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给免疫治疗“找个理想的伴儿” , 用联合治疗破解当前制约免疫治疗的瓶颈 , 可能是最近几年里许多科学家和医生的头等大事了 。 正在进行中的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 就有八成在做联合治疗[1] 。
作为传统的癌症局部治疗手段 , 放疗就在免疫联合治疗临床研究中屡屡出场 , 因为学界已经逐渐意识到 , 放疗的作用并不局限于局部控制病灶 , 它的免疫调节效应也非常值得利用 。
尤其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 , 同步放化疗后再使用免疫巩固治疗的“PACIFIC模式”大获成功 , 更让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备受期待 。 打破制约免疫治疗的枷锁 , 让放疗老树开新花 , 具体应该向哪些方向进军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团队 , 近期就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专门发文 , 畅谈了新时代放疗+免疫治疗模式(iRT)的发展前景 。 国内放疗领域的大咖出手 , 必然不同凡响[2]!
论文首页截图
早在1953年 , 就有人发现了放疗的“远端效应”(abscopaleffect) , 即局部放疗可能使远处未被照射的病灶消退 ,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 这就是放疗免疫调节效应的表现 , 2012年一篇登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3] 。
而从临床前研究来看 , 放疗几乎能影响免疫治疗的整个过程 , 从免疫细胞的致敏和激活 , 到癌细胞抗原释放和被提呈 , 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 , 调节微环境中的其它细胞……所以在2005年 , 就有人提出了联合放疗+免疫治疗的iRT模式[4] 。
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 , 今天的放疗相比几十年前更是强大得多 , 比如用于部分早期可手术的NSCLC患者时 , 精准放疗的长期疗效完全能匹敌手术[5] 。 放疗自身越是精准高效 , 就能越好地配合免疫治疗 。
所以在PACIFIC研究之前 , 已经有学者尝试过iRT的联合治疗模式 , 而PACIFIC研究的成功更是让学界“脑洞大开” , 比如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张玉蛟教授 , 就提出了I-SABR的创新iRT模式[6] , 各种临床研究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
STTT:于金明院士团队深度解析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
文章图片
I-SABR模式的作用机制
不过于金明院士团队指出 , 其实在作用机制上 , 放疗对免疫治疗的影响也明显是一把“双刃剑” , 需要综合考量放疗对癌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微环境中各种间质细胞的影响 , 才能做好真正精准的iRT 。
放疗对癌细胞的影响
放疗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杀伤癌细胞 , 即高能放射线直接诱导DNA断裂或诱导癌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 , 而这两种途径都会进一步影响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 从而改变肿瘤微环境 , 进而影响到免疫治疗 。
比如在发生DNA断裂后 , 癌细胞就需要激活DNA损伤修复(DDR)机制 , 但各种致癌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DDR异常 , 继续增加癌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 从而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 , 免疫系统就很可能收到警报而被激活 。
放疗在癌细胞内诱导生成的活性氧 , 也可以通过类似的途径激活STING通路 , 诱导I型干扰素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 此外含有DNA的癌细胞外泌体也可能转运到树突状细胞 , 这些都是放疗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潜在机制 。
放疗对肿瘤间质细胞的影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大多数肿瘤间质内的主要成分 , 它们并不容易被放疗直接杀死 , 但也会出现DNA损伤和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 。 有研究显示 , 放疗会一定程度上限制CAFs的促癌作用 , 但同时被放疗照射后的CAFs又有免疫抑制作用 , 因此放疗对间质细胞的影响还需要深入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