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赓续历史文脉 , 感受体育非遗 。 本期“体荟非遗” , 小体带你走进上海市级非遗项目——练功十八法 , 从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伤骨科开始讲起 , 感受中华体医源远流长的文化根脉 , 领略体医融合在医疗保健方面的突出价值 。
同气连枝学有所用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 体医融合这个词近来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 同时 , 与医疗保健相关的非遗项目也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练功十八法就是其中之一 。 练功十八法是一种医疗保健操 , 由我国著名中医推拿骨伤科专家、武术家庄元明所创 。
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文章图片
来源/上海体育(下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武术和医术一直有着同气连枝的关系 。 古往今来 , 精通武术又擅长中医者比比皆是 ,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导引术源远流长 。 近代以来 , 则有著名伤骨科专家和武术家王子平创编的“却病延年二十势” 。 而庄元明正是王子平的弟子 , 具有深厚的中医和武术功底 。
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文章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 , 庄元明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的东昌路地段医院伤骨科从医 , 发现众多前来就医的病人多为颈肩腰腿痛和四肢关节痛 。 于是 , 他开始探索增进医疗、防治结合的办法 。 他从中华传统导引术和师承所学中受到启发 , 结合临床的病因病理特征不断摸索 , 最终与推拿手法相结合 , 创编了一套能够让病人按照治病目的进行自我推拿的医疗保健操 , 这就是最早的“练功十八法” 。
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文章图片
对症而为自我施治
练功十八法 , 顾名思义 , 共有十八种方法 。 在练习时 , 要求练习者做到动作正确 , 自我施治 , 注重“内劲” , 对防治颈、肩、腰、腿病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 随着后续的不断创制 , 又有“前十八法”“后十八法”和“续十八法”之分 。 前十八法主要防治颈、肩、腰、腿痛;后十八法主要防治四肢关节痛、腱鞘炎、网球肘以及内脏功能紊乱;续十八法主要防治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肺功能衰弱 。
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文章图片
练功十八法的动作是针对病因、病理而设计 , 每一个动作有其所对应的活动部位、锻炼要求和适应症 , 如:“漏肩风”是由于肩带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的粘连、痉挛和僵硬等病变 , 导致肩关节功能丧失 。 针对这种病的起因和机理 , 练功十八法中包含了以活动肩带为主的身体练习 。
三代传承名传海外
庄建申 , 庄元明之子 , 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 , 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本领 。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 庄建申便开始参与练功十八法的国内外相关推广 , 并结合自己的西医知识 , 在原练功十八法的基础上完成了续十八法 。
体医融合 名扬中外
文章图片
从1984年开始 , 庄元明、庄建申相继进行了多次海内外讲学、授课 , 练功十八法发展迅速 。 2009年 , 练功十八法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并于2012年进入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和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 。
如今 , 练功十八法不仅是印尼中老年人的“国操” , 也被巴西列为大力推广的医疗康复操之一 。 在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爱好者 。 随着擅长英语、日语的第三代传承人庄辰吉的接棒 , 将会帮助练功十八法在中外民间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