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胡巨成河南日报社全媒体采访人员杨晶晶通讯员杨绪伟洪晓燕
八月入秋 , 板栗渐熟 , 丰收在即 。 商城县汪桥镇孔楼村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 , 一簇簇板栗球压低枝头 。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文章图片
“今年又是一个板栗丰收年 。 ”孔楼村党支部书记蔡中珍望着村组道路两旁的板栗树告诉采访人员 , “20世纪90年代,全村响应政策号召 , 将山岭和陡坡地都种上了板栗树 。 ”
“准确地说 , 是90年挖槽、91年栽种、93年挂果 , 到2003年 , 板栗进入盛果期 。 ”该村板栗种植大户朱时云接过话茬 , 兴奋地回忆道 , “我当年花了一万七千多元承包二百亩板栗园 , 板栗品种好、个子大 , 11个板栗一斤 , 每斤板栗卖到5块多 , 去除成本纯收入三万多块 。 那时候人家外出务工 , 一年能赚1000多块就不得了了 。 ”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文章图片
“收成好、价格高 , 当时的板栗树就是村民的‘摇钱树’ 。 ”据蔡中珍介绍 , 经过二三十年的种植 , 孔楼村板栗种植面积达到近2000亩 , 年收益10多万元 。
然而 , 随着板栗价格一路下行 , 加上后期种植的管理粗放 , 没有很好地治疗病虫害 , 板栗的收成年年波动 , 严重挫伤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 部分村民有了废掉板栗树改种其他农产品的意向 。
“经年累积 , 才有了这成片的板栗园 , 既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 还能助农增收 , 要是都砍掉了多可惜 。 ”蔡中珍说 , “其实优质板栗的销路依然不用愁 , 每年定期都会有商贩前来收购 , 只要每斤能卖到两块多 , 栗农每人每天就能赚到两三百块 , 比只种地还是强些 , 而且如果能进一步加工 , 效益就更可观了 。 ”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文章图片
蔡中珍的担忧 , 也引起了国电投集团在该县挂职锻炼的政府副县长李春波的关注 , 他和该县特产发展中心的同志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后 , 积极申请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项目支持 , 决定以商城县孔楼绿色食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 , 建立板栗初加工生产线 , 延伸板栗产业发展链条 , 提高板栗产品价值 。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文章图片
“初加工后 , 板栗综合效益将提升到10倍以上 。 ”据该县特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 , 孔楼村正在进行标准化车间建设和设备安装 , 生产线建成后 , 可初加工该村年产量一半以上的板栗 , 不仅解决了该村板栗低价出售的问题 , 还可为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此外 , 生产线用工将优先考虑本村群众 , 可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
文章图片
生态富民,种好板栗奔“钱”景】“产业发展 , 要立足实际 , 重在规划 。 今后 , 我们将着力聚焦市场需求 , 优化品种 , 完善产业链条、创建板栗品牌 , 以创造更高利润 , 带动当地群众奔向新‘钱’景 。 ”李春波充满信心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