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原因不明的异常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 , 引起的骨髓进行性纤维化 , 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 。 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进行性血细胞减少 , 脾肿大 , 全身症状 , 如疲劳、盗汗、发热 , 恶液质 , 骨痛 , 瘙痒 , 血栓形成和出血等 。
本期“大咖谈病例”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马兰教授和我们分享一个PMF病例 , 该患者入院前初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期间一直服用羟基脲和中药 , 间断输血 , 病情时常反复 , 后经多方面评估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遂来我院参加JAK2抑制剂杰克替尼Ⅲ期临床试验 , 入组用药后症状得到改善 。
同时 , 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景红梅教授对此病例进行点评 , 希望可以为帮助到正在患病的你或你的家人 。
马兰教授分享病例
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郭×× , 男 , 70岁 。
入院日期:2021.11.26
主诉:面色苍白、乏力5年余 。
现病史:2017年11月8日因面色苍白、乏力 , 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 完善相关检查后:
骨髓涂片:粒系比例明显增高 , 红系增生减低 。
融合基因BCR/ABLP210:阴性 , p190:阴性 , P230:阴性 , JAK2V617F突变阳性 。
流式细胞术:CD34+CD117+CD13+CD33+CD38+的髓系幼稚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0.4% , 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
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容量60%,骨髓增生较活跃 。
腹部彩超:脾大18.4X6.1cm(正常男性脾脏大小是长13.86cm , 宽8.64cm , 厚3.07cm) 。
考虑诊断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 予羟基服等对症治疗后出院 。 出院后患者长期口服羟基腺及配合中药治疗 , 效果欠佳 , 乏力症状无改善 , 血红蛋白最低达45g/L左右 , 间断输血支持治疗 。
2020年初就诊于沧州某医院血液科 , 结合病史及既往检查考虑诊断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给予小剂量激素泼尼松、沙利度胺 , 司坦唑醇等调节免疫治疗 , 此后患者血红蛋白逐渐回升 , 脱离输血 , 血红蛋白最高达103g/L 。 白细胞维持在20~30x109/L左右 , 血小板维持在300~600x109/L左右 , 定期门诊复查 , 调整治疗 。
2021年沧州某医院复查结果如下:2021年5月5日骨髓检查及病理报告单:详见下图 。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2021年6月8日腹部彩超:脾被膜光滑 , 形态饱满 , 体积增大 , 长180mm , 厚64mm 。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2021年9月28日血常规:白细胞23.99x109/L , 血红蛋白62g/L , 血小板440x109/L 。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2021年9月28日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嗜酸粒细胞增多、成熟红细胞轻度不等 。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
文章图片
沧州某医院血液科9月份调整治疗方案为泼尼松20mgQOD、沙利度胺50mgQD、十一酸睾酮40mgBID、阿司匹林100mgQD、羟基脲0.25gQOD , 并配合输血支持 。
既往史:既往体健 。
大咖谈病例|景红梅教授点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诊疗方法之病例解析】入院后治疗
2021年11月26日入我院后 , 结合患者病情和经济条件 , 建议入组JAK2抑制剂杰克替尼Ⅲ期临床试验 , 通过筛查 , 符合入组标准 , 患者顺利入组用药 。 入组后患者自述乏力、纳差等症状较入组前明显减轻 , 经B超评估脾脏明显缩小 , 贫血和输血依赖情况改善 , 血红蛋白显著改善、白细胞偏高 , 血小板正常 , 状况尚可 , 可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