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
文章图片
在偌大的自然界 , 喜欢吃它的 , 除了鹿 , 就是野果爱好者了
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
文章图片
自制的南酸枣糕
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
文章图片
看到它 , 你是否会联想到杨梅呢?
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
文章图片
抱着构树果实美餐的赤腹松鼠
数场风雨降温 , 连月的暑气熏蒸渐渐消退 。 在经历了高温烈日的煎熬之后 , 人们对于秋凉的渴望 , 也比以往更加迫切 。
与秋意渐浓的北方不同 , 此刻的江南 , 可能秋老虎还会时不时发威 , 但晨昏的凉意却来得真实 。 那些被高温提前催熟的野果 , 正是暑热初消时的大好慰藉 。
每年夏末秋初 , 在杭城的一些公园、街道 , 甚至是路边 , 地上会散落许多颜色金黄、酷似枣子的果实 。 如果不小心踩到 , 不仅会挤出黏滑的果肉 , 甚至还有摔跤的风险 。 沿着落果 , 抬头望去 , 那些长着褐色片状剥落树皮的高大乔木 , 就是南酸枣了 。
南酸枣名中虽带枣字 , 严格意义上说 , 它跟我们常吃的枣儿八竿子打不着 , 却与大家熟悉的芒果、腰果是远方亲戚 。 南酸枣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 生在南方 , 长相似枣 , 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
每次看到南酸枣落果 , 我都会挑几颗新鲜干净的捡起 。 轻轻撕开外层的果皮 , 便露出了黏滑的白色果肉 。 只需轻咬一口 , 一股清新的酸味儿顿时充斥整个口腔 。 给惧酸的人尝试 , 说不定会被它酸到五官扭曲 , 甚至会直接把吃剩的果子丢出去 。
由于高温的缘故 , 今年的南酸枣熟得偏早 , 这种富含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的野果 , 酸度不亚于柠檬 。 直接鲜食难以下咽 , 更适合加糖熬制食用 。
将捡回的南酸枣洗净 , 煮熟捞出去皮去核 。 再将黏稠的果肉加水放入锅中小火慢炖 , 等熬到果肉均匀浓稠 , 加入白糖不停搅拌、收水冷却 , 即可装瓶做成美味的果酱 , 或烘干制成酸甜可口的枣糕 。
把南酸枣的果肉处理干净 , 就会在它的果核顶端发现排列整齐的五个小孔 , 像极了五个眼睛 。 因此 , 它又被人们叫做“五眼果” , 有着“五福临门”的寓意 。 佛教中则将它制成念经参禅的手串 , 称之为“五眼六通菩提” 。
仔细观察 , 会发现南酸枣的“眼睛”数量与果皮上小点的数量相对应的 , 通常情况下以5眼最多 。 如果攒的果核足够多 , 还能找到3-7个不等的“眼睛” 。 由于南酸枣的果核坚硬如木 , 聪明的它便在果核的一端演化出像“眼睛”模样的萌发孔 , 让种子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 , 冲破阻碍生根发芽 。
从夏末到秋初 , 除了味酸的南酸枣 , 一种长得酷似杨梅的红果果也悄然挂上枝头 。 这种结满红彤彤球状果实的大树 , 便是构树的雌株 。 构树的叶形多变 , 有偏圆的 , 也有像被虫子咬过一般的 。 它往往出现在街头巷角、旷野或河道边上 , 只要你抬头环顾 , 便不难发现它的身影 。
野果酸甜,是暑热未尽下的最好慰藉】构树果实又叫“构桃” , 成熟后由青绿转橙红 , 最外层的果肉晶莹剔透 , 宛若一颗颗红宝石 , 惹人注目 。 成熟的构桃可食 , 它的味道香甜多汁 , 甜度甚至可媲美西瓜 。 美中不足的是 , 由于构树的果肉排列疏松且裸露在外 , 非常容易沾染灰尘、毛絮等杂物 , 清洗的难度颇大 。 而等到我们品尝之前 , 这些鲜艳醒目的红果果 , 大多数早已被鸟儿们和苍蝇们“捷足先登” , 成为它们的美餐 。 如果能找到成熟度恰好、果实干净 , 树枝低垂 , 采摘安全的构桃 , 不妨大胆尝试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