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小区,去管理一条街道、管理一个片儿区。

最近 , 万科旗下物业公司“万物云”通过了港交所聆讯 , 这意味着 , “万物云”上市已经尘埃落定 , 接下来 , 就看估值多少了 。
物业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小区,去管理一条街道、管理一个片儿区。
文章图片
万科物业
我们来对比一下“万物云”与目前物业公司的龙头“碧桂园服务”的业绩情况:截至2021年年底 , 碧桂园服务的在管面积为7.66亿平方米 , 当年营收为288亿元;万物云的在管面积为7.8亿平方米 , 当年营收为237亿元 。 你看 , 两家公司的在管面积相当 , 营收也差距大不 。 碧桂园服务目前市值为500多亿港元 , 万物云估值应该也是在这附近 。
那么 , 500亿港元是多还是少呢?这么说吧:碧桂园服务目前的市值相比它最高峰时 , 跌去了80% 。 而且 , 这不是碧桂园一家的问题 。 事实上 , 目前港股物业公司的市盈率 , 普遍从两年前的四五十倍 , 跌到了现在的10倍以下 , 股价跌幅超过80%的不在少数 。 业内有不少人表示 , 万物云恐怕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 , 卖不上好价钱 。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 2020年—2021年 , 港股兴起了一股物业公司炒作热潮 。 投资者发现 , 在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 , 物业公司竟然稳如磐石 , 业绩波动很小 , 旱涝保收 , 是非常好的避险品种 。 于是我们看到 , 2020年港股物业公司涨势如虹 , 不少物业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母公司 。 这也开启了地产商分拆物业公司上市的热潮 , 像世茂服务、融创服务、恒大物业 , 都是这两年分拆上市的 。
物业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小区,去管理一条街道、管理一个片儿区。
文章图片
万科物业
不过 , 这股炒作热潮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降温 。 一方面是上市的物业公司实在太多了 , 供大于求 。 比如万物云是今年第6只在港股上市的物业股 。 另一方面 , 遇到楼市下行周期 , 母公司开发的楼盘少了 , 没有那么多新楼盘交给物业公司管理 , 业绩就没有成长性 。 甚至有些母公司为了填补土地开发的窟窿 , 非法挪用物业公司的资金 , 爆出财务丑闻 。
这些因素叠加之下 , 港股物业公司市值又过山车似的从高处跌落 。 所以有业内人士说 , 万物云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间 。 不过也有人指出 , 万物云和其他物业公司不一样 , 它有新的故事可以讲 , 是一个“物业新物种” , 在估值上不能完全对标传统物业 。
我们来详细对比一下万物云和碧桂园服务的收入结构 。 2022年上半年 , 碧桂园服务的营收中 , 最大头是社区物业管理 , 占比55% 。 第二是城市运营 , 占比13% , 城市运营是指除了社区物业之外的其他物业管理 , 比如商业地产、产业园区、高校、医院等 。 最后是社区增值服务 , 占10%左右 , 包括洗衣、租赁、广告等等 。
再来看看万物云的收入结构 。 2022年上半年 , 万物云营收的最大头是社区物业管理 , 占比56% , 这和碧桂园服务一样 。 排第二的是城市运营 , 占比36% , 这是碧桂园服务的将近3倍 。 排第三的是物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 包括智能物联网(AIoT)和业务流程服务(BPaaS) , 这块收入占比8% , 这是碧桂园服务所没有的 。
物业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小区,去管理一条街道、管理一个片儿区。
文章图片
智慧社区
这么一对比就看出来了:相比传统物业公司 , 万物云的城市运营业务非常突出 , 而且还提供针对物业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 这两块业务相辅相成 , 都是围绕万物云首创的“蝶城”模式 , 蝴蝶的蝶 。
前面提到 , 港股物业公司由热转冷 , 主要是受母公司拖累 , 没有新楼盘可管理 , 物业公司就没有业绩增长 。 而万物云的“蝶城”模式 , 正是为了打破这种限制:谁说没有新楼盘就不能增长?物业公司完全可以走出小区 , 去管理一条街道、管理一个片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