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二 )


“冬春无法放牧时 , 平均一头牦牛需吃5斤干草 , 5个月下来7万多斤才够 , 按最便宜的1元1斤干青草算 , 7万多元是笔不小的开支 , 遇到雪灾 , 草要2、3元才能买得到 , 有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牦牛掉膘甚至死亡 。 ”斯郎泽仁算了一下账 。
禾然尼巴村是畜牧大村 , 全村298户、1586人 , 牦牛存栏达2.1万头 , 像斯郎泽仁一样 , 最担心是牦牛越冬度春饲草问题 。 2021年6月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对口支援理塘县 , 为加快牧区乡村振兴 , 决定投资900万元在该村打造高原优质牧草基地示范项目 。
随着毒杂草和沙石地增多 , 部分草场出现退化 , 给牦牛吃草带来困难 。 2021年6月下旬 ,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禾然尼巴村选取8000亩退化草地 , 采取“机械+人工”方式对草地进行改良 , 撒播燕麦草 。
2021年11月 , 8000亩优质牧草丰收 。 “不但自己村的牦牛草够吃 , 多余的还可卖出去 。 ”村支部书记昂旺降措高兴地说 。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粗略算了一下 , 1亩产干青草3500斤 , 是天然草场的20倍 , 8000亩牧草最低产值就达2800万元 。
今年3-4月 , 理塘县虽然下了好几场大雪 , 但斯郎泽仁的心却不慌 , 因为家中堆满100多头牦牛的饲草 , 过冬期间也没有因缺饲草死一头牦牛 。
近年来 , 理塘县在禾尼、曲登、奔戈等乡镇集体牧场等大力开展牧草种植 , 促进了牧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 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今年种植的1.85万亩优质牧草基地 , 预计产牧草3237.5万公斤 , 可供12319头牦牛冬春补饲 。 ”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畜牧师多吉说 。
科学饲养 , 牦牛住上“现代”圈舍
8月23日早上8点刚过 , 在理塘县现代牦牛产业园区务工的牧民洛泽仁开着自动撒料车 , 开始为圈舍的牦牛补饲 , 用他的话说:“园区的牦牛生活条件好哦 , 不但有现代化的圈舍并每天消毒 , 还吃得好 , 不像以前养牦牛 , 最担心雪灾和缺饲料 。 ”
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文章图片
牦牛住上“现代”圈舍
2020年开始 , 理塘县探索开拓出一条从粗放到集约 , 从分散到集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畜牧业发展道路 。 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融入“牧草生产、牦牛育肥、绵羊育种、活畜交易、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牧旅融合”等内容助推牧区振兴 。
在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里 , 处处科技感十足 , 牛舍里实现了对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管控 。 “这里每头牦牛在入场时都会带一个智能终端 , 作为牦牛唯一的身份信息 , 记录牦牛的年龄、体重以及后续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 , 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 , 信息化管理 。 ”园区负责人周斌说 , 圈舍里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测设备 , 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数据科学的进行喂养 。
园区通过短期育肥 , 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 , 出栏体重增加了50多公斤 , 将实现四季可出栏 。 “我们一年可以养育两季 , 一季5500头左右 , 一年可以出栏2季 , 达到11000头 , 实现鲜牦牛肉的全年供应 。 ”周斌介绍道 , 园区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 , 实现了牦牛产业园区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 起到了“科技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 。
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文章图片
园区撒料车运送饲料
理塘牦牛肉、牦牛奶、风干牛肉等精深加工畜产品进入省外主体市场 。 2021年 , 理塘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约8000多万元 。 搭建畜产品数字化物流管理中心平台 , 打破畜产品上行、外运物流“瓶颈”制约 。 2021年 , 园区实现综合产值2.1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