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本文转自:四川经济网
9月的理塘县 , 天高云淡 , 藏坝乡集体牧场的牦牛悠闲地吃草 , 位于禾尼乡的牦牛产业园区 , 3000余头牦牛在现代化的圈舍两边运动 , 附近的8000亩优质牧草基地的草已长到10公分 , 牦牛肉系列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
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文章图片
理塘现代牦牛产业园
近年来 , 脱贫后的理塘县通过创新合作经营模式、破解饲料供应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等路径 , 建设集体牧场、优质饲草基地 , 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 走出一条牦牛脱贫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
牦牛存“银行” , 既能分红又安全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 是全国120个、四川省10个、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 , 同时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 。 全县草原总面积1345.65万亩 , 其中可利用面积1063.4万亩 , 牦牛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
“作为理塘县第一个成立的合作社 , 实属不易 。 ”藏坝乡原党委书记健康深有体会地说 。 藏坝乡全乡468户 , 其中252户已经搬迁到城里谋生 。 究其原因是因为地贫人穷 , 7个村有6个是脱贫村 。 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 决定建集体牧场 , 整乡推进建设抱团发展 。
户户参与 , 户户发力 , 通过“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 , 全乡468户每户入股1头牦牛 , 自主管理、自主运营 , 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于2016年4月中旬启动运行 。
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文章图片
园区成群牦牛
“一家投一头牦牛成本不高 , 建明白账、给牦牛买保险 。 ”扎西村原贫困户益西曲扎说 , 家里没有劳动力 , 想发展什么都困难 , 自从有了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 , 就像把牦牛存到“银行”里就可以分红 , 并且非贫困户与我们原贫困户是按三、七分成 , 到哪里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 。
为了规避育肥牦牛过程中的风险 , 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市场销售 , 进行反季节牦牛育肥出栏 , 并聘请专家对饲养的牧民进行了牲畜科学饲养、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
“牦牛出栏周期长 , 分散养殖模式效益差 , 加上饲养的人工费用 , 利润非常低 。 而采取育肥模式 , 不仅能极大的减少人工费用 , 而且牦牛的出栏周期明显缩短 , 收益变得更加明显 。 ”健康说 。
集体牧场通过直接销售牦牛肉、牦牛奶、酥油等奶制产品 , 年收入可以达到8、9万元 。 2016年年底 , 合作社卖了46头牦牛、新生小牛116头、每户实现分红493元 。
到2021年 , 293户原贫困户分红69.4万元、每户2367.42元 , 168户非贫困户分红近34万元、每户2017.42元 。
像这样的达到500头牦牛以上的集体牧场 , 理塘县共有15个 , 养殖规模7500余头 , 年出栏牲畜1000余头 , 带动牧户750户 , 实现牧民人均年增收500元、原精准贫困户人均年增收700元以上 。
人工种草 , 牦牛吃上“饱饭”
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多米 , 年平均气温3.0℃ 。 千百年来 , “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是当地牧民世世代代的生存方式 , “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是高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
冬春季节 , 也是理塘县雪灾频繁光顾的季节 , 同时也是牦牛缺少饲草的艰难时刻 。 如何让牦牛也吃上“饱饭”?理塘县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来解决这一难题 。
高原牦牛“牛”起来 牧民增收底气足 理塘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文章图片
高原优质牧草基地
8月下旬 , 看到长势良好的优质牧草 , 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的斯郎泽仁十分高兴 , 因为今冬明春他家100多头牦牛的口粮不用愁了 。 虽然自家有5亩割草地 , 也只能给老弱病残的牦牛临时充饥 , 但更多的时候还要拿钱去购买牧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