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涎,为脾之液!用温脾阳的方子,治流口水不止,请您仔细阅读

肾病|涎,为脾之液!用温脾阳的方子,治流口水不止,请您仔细阅读

文章图片

肾病|涎,为脾之液!用温脾阳的方子,治流口水不止,请您仔细阅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伤寒论》、《中医藏象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你聊聊 , 流口水这个事儿 。
你知道吗?中医讲 , 涎为脾之液 。 流口水这个事儿 , 中医首先想到脾的问题 。
我给你讲一个 , 在业界非常有名的故事 。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 当时是41岁 。
有一回啊 , 她不小心 , 拉肚子了 。
拉肚子以后呢 , 别的到没啥 , 就是这个口水日渐增多 , 而且质地清稀 , 里头还有白色黏痰 。
她的口水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开口说话 , 一张嘴吃饭 , 这口水就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
这个患者十分苦恼 , 最后就投中医治疗 。
刻诊 , 见患者脉象沉细而缓 , 舌淡苔腻 , 身体有些畏寒怕冷 , 食欲不振 。 细问得知 , 患者经常感觉四肢无力 。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 , 医家果断书方一首 。 但见——

党参15克 , 白术10克 , 干姜5克 , 茯苓10克 , 半夏10克 , 陈皮8克 , 神曲12克 , 薏苡仁18克 , 炙甘草6克 , 生姜5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以后 , 口水减少 , 不再无故流出 。 最后 , 医家嘱咐 , 以成药补中益气汤来善后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我给你叙述了一遍 。 它曾经在《二续名医类案》里头刊载过 。 你要是感兴趣 , 就去查阅一下 。
别的不说 , 我就给你聊聊这里的辨证论治之道 。
我跟你说 , 这个患者的问题 , 就是脾阳受损了 。
你看 , 此患最初不是腹泻了吗?腹泻这个事儿 , 就是湿邪所致 。 湿盛 , 则脾虚 。 另外 , 你再看 , 患者就诊当时 , 纳差、形寒、脉象沉细缓 , 舌淡苔腻 , 四肢还无力 。 这不是妥妥的脾阳不足吗?脾阳虚 , 温煦失常 , 所以性寒怕冷 。 脾虚 , 肌肉失养 , 所以四肢无力 。 气血生化乏源 , 所以脉沉细缓 。 脾虚 , 胃纳不佳 , 所以食欲不振 。
所以说 , 这个患者的问题 , 就是在于脾胃阳虚 。
那么 , 脾胃阳虚 , 为什么会导致患者多口水呢?
中医讲 , 脾主运化津液、输布水湿 。 脾阳不足 , 津液不得运化输布 , 于是凝为涎液 , 不断流出 。 同时 , 脾主肌肉 。 脾虚 , 则口部肌肉松弛 , 无法固摄和控制口水 。 就这样 , 患者的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所以说 , 这个时候 , 务必温补脾阳 , 调和脾胃 。
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党参15克 , 白术10克 , 干姜5克 , 茯苓10克 , 半夏10克 , 陈皮8克 , 神曲12克 , 薏苡仁18克 , 炙甘草6克 , 生姜5克 。
这里头 , 显然是理中丸的加减 。
其中 , 干姜、生姜温补脾阳 , 党参和白术健脾益气 。 炙甘草补中 。 这是治疗的基础 , 有补脾阳、壮脾气的功效 。

在这个基础上 , 以茯苓健脾利湿 , 以半夏和陈皮理气 , 和中焦之气 。 以薏苡仁健脾利水 , 以神曲增进消化胃纳 。 如此 , 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
读者朋友 , 通过这个小验案 , 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依我看啊 , 这就是要重视流涎和脾虚之间的关系 。
曾经有一回 , 我们到老年公寓去做健康辅导 。 其中 , 有好几个老人反应 , 自己动不动就流口水 , 流出来的时候 , 自己都不知道 。 一检查 , 脑袋还没病 , 不知道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