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绿色通道 为患者生命护航

与死神赛跑、同生命竞赛 , 是急诊科医生的日常 。 作为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 , 董培贤几十年如一日 , 每一次和同事在战场上并肩战斗 , 全力从死神手里把患者的生命抢救回来时 , 她都觉得无比幸福 。
坚守绿色通道 为患者生命护航
文章图片
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董培贤(央广网发西安市中医医院供图)
“跑得快一点 , 再快一点 , 就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 这是我们医生的使命 。 ”董培贤说 。
凝心聚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诊疗服务
2011年 , 有着丰富神经内科临床诊治经验的董培贤主任医师接手负责急诊科工作 。 在董培贤看来 , 急诊不能仅仅是完成分诊工作 , 一定要有独立处理各种疾病的快速反应能力 。 她强调急诊要“快起来” , 分秒必争 , 快速反应 , 为患者争取更多更有效的救治时间和机会 。
为了迅速提升急救水平 , 提高急诊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 作为急诊科带头人 , 董培贤身体力行、传带结合 , 加强人员培训 , 带领科室医生不断学习急救技能 , 如今 , 医院的急救实力跻身市级医院前茅 , 解决了危重患者就医需求 。
从2011年开始 , 董培贤邀请陕西省名老中医继承人导师曹广顺主任医师每周查房指导 , 科室开启中西医治疗模式 , 发挥中医智慧和中医力量 , 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 , 同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一位胰腺炎患者入院时已出现呼吸窘迫 , 腹部CT显示胰腺已经模糊不清 。 四年前该患者就因此病在外地医院住过ICU , 这次发病比上次更严重 。 董培贤带领急诊科团队在西医诊治的同时 , 根据中医独特辨病辩证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 , 采用了针灸、艾灸、中药灌肠等中医药治疗方法 , 患者的肠道功能很快得以恢复 , 后续治疗也顺利完成 , 不仅大大缩短了病程 ,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而且花费还不到上次发病治疗的四分之一 。
西安市中医医院北迁之后 , 已是知天命年龄的董培贤再接重任——创办重症医学科 。 急诊是医院最前沿 , 重症是临床科室最终极的“后盾” , 收治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 “这要求我们掌握的医学知识必须丰富 。 ”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 董培贤潜心钻研 , 总结临床工作经验 , 从创伤打击到凝血障碍 , 从ARDS镇静肌松到俯卧位通气 , 从CRRT到人工肝 , 从有创压力监测到PICCO……重症医学科在董培贤主任的带领下 , 突破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 成功开展西安市中医医院第一次人工肝技术 , 第一次经皮气管切开微创技术……成功抢救多名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术前术后病情危重患者 。
凭借认真执着 , 在困境中不懈努力开拓 , 重症医学科在董培贤的带领下 , 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 迅速成长起来的医护人员应急能力强 , 对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患者的各种变化均能从容镇定地作出快捷反应、准确处理 。 科室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 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全面、特色鲜明、专业性强、专科建设完备的独立科室 。
生命守护打造院前院中“一条龙”抢救模式
作为急诊、重症救治团队的“领头羊” , 遇到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 董培贤总是第一时间冲到患者床旁 , 指挥救治患者 , 积极果断 , 镇定自若 。
“董主任是我的救命恩人 , 她的恩情让我永远铭记 。 ”这是小万同学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 当年还是研二学生的小万 , 因突然出现高热状况 , 并伴有剧烈头痛 , 恶心呕吐 。 在校医院输液后未见好转 , 出现抽搐、昏迷的危急情况 , 随后被120急救车转送到中医院急诊科 。 董培贤带领急诊科团队立即予以抢救、同时立即决定腰椎穿刺术 , 通过排除法 , 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 “这种疾病病情复杂、严重 , 病死率非常高 , 预后很差 。 ”董培贤不放弃一丝救治的希望 , 及时予以针对性治疗 , 守在医院片刻不离 , 随时指导抢救 。 经过精心治疗 , 小万终于从昏迷中苏醒 , 预后良好 , 未遗留任何并发症 。 而董主任因为熬夜 , 眼睛早已布满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