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张琳:为视力残疾学生点亮人生路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采访人员魏梦佳赵旭)“大家注意要在这个部位揉6到9圈 , 先轻点 , 再逐渐加重 , 要给病人一个适应期 , 但也要快速有效 。 在按摩过程中找到关键点 , 然后着重处理……”
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针灸实训室 , 47岁的张琳正为16名视力残疾的大四学生上《推拿治疗学》课 。 学生们两人一组练习 , 张琳边讲述推拿要领 , 边走到每个学生旁边 , 手把手地教他们找穴位 , 教按摩手法 。
张琳擅以针灸、推拿等治疗妇科、儿科疾病 。 27年来 , 从中职到高等教育 , 她一直从事视力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及临床实践 , 不断摸索、创新教育方法 , 帮助众多视力残疾大学生掌握医学技能 , 更好地融入社会 。
新华全媒+|张琳:为视力残疾学生点亮人生路
文章图片
图为张琳(右一)在实训室教学生推拿手法 。 新华社采访人员魏梦佳摄
新华全媒+|张琳:为视力残疾学生点亮人生路】“我愿意成为他们的那束光”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一所残健融合、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院 , 700多名在校生中有六七成是视力或听力残疾的大学生 。 张琳是该学院的医学系主任 。 这门《推拿治疗学》课是专为视力残疾学生所开设的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
“如果你的世界一片黑暗 , 没有空间感、方向、距离和色彩 , 你该怎么办?是沉沦还是勇敢地面对生活?”尽管已从事特殊教育多年 , 谈起学生们的境遇 , 张琳眼中仍泛起泪光 , “他们要努力奋斗 , 就需要有人支持 , 给他们机会——我愿意成为他们的那束光 。 ”
1995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 , 张琳选择从事特殊教育工作 。 她说“也没那么崇高” , “就是接触到这群孩子 , 有了情感联结 , 就觉得他们挺不容易 , 愿意为他们去做一些事情 。 ”之后 , 她自学了盲文 。
要教授视力残疾的孩子针灸推拿并非易事 。 “给普通学生上课只需给所有人讲一遍 , 大家听、看就能明白 , 但对视力残疾学生 , 就需要一个一个地教 , 同样的内容要说很多遍 , 课下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带他们反复练习 。 ”张琳说 。
新华全媒+|张琳:为视力残疾学生点亮人生路
文章图片
图为张琳在讲解语音骨骼模型的使用方法 。 新华社采访人员魏梦佳摄
因为没有空间、距离感 , 学生们需在老师指引下在脑海里进行空间定位定向 。 人体骨骼、穴位、经络众多 , 他们需要通过反复触摸才能形成肌肉记忆 。
为此 , 张琳和老师们一起利用现有技术开发了人体语音腧穴和骨骼模型 。 将模型上的穴位、经络线设计成凸点、凸线 , 或贴上电子标签 , 学生们用手触摸这些位置时 , 通过电子点读笔点触 , 就能响起语音 , 告诉他们这些穴位、经络或骨骼部位的名称 。
新华全媒+|张琳:为视力残疾学生点亮人生路
文章图片
图为专为视力残疾学生编制的触摸图谱 。 新华社采访人员魏梦佳摄
普通人可以通过文字、图示等梳理和记忆知识点 , 但视力残疾学生很难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 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这些年 , 张琳和其他老师一起编写出8部专门针对视力残疾学生的教材 。 “心电图图示”“休克的分类”“乙肝五项示意图”“消化性溃疡引发的原因”……打开这些触摸图谱的知识章节 , 学生们可以用手触摸纸面上的凸起构建记忆点 。
“是老师 , 也是家长”
“张老师对我们就像妈妈一样 , 细心呵护 。 ”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四学生常迩瀚说 , 张老师不仅在课上照顾到每个学生 , 课下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去找她 , 她总是耐心解答 , 连白大褂上有了污渍也会帮学生细心指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