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血虚则瘀,寒凝则滞,四肢冰凉麻木?送你一方,温阳祛寒补血通瘀( 二 )



当归四逆汤补血小分队——当归芍药方中当归甘温 , 为“血中之气药 , 血中之圣药” , 既能补血 , 又能活血 , 还能调经止痛 。 补血使体内血液充足 , 填补营血空虚 , 濡养经脉 。 活血能消除体内的瘀血 , 使瘀滞的血液散开、重新流通 。 调经止痛 , 使经脉营养而富含弹性 , 缓解拘急胀痛 。 芍药养血和营、缓中止痛 , 能帮助当归补血充脉、缓解疼痛 。

《别录》记载当归:\"温中止痛 , 除客血内塞 , 中风痉、汗不出 , 湿痹 , 中恶客气、虚冷 , 补五 , 生肌肉 。 \"《别录》记载芍药:\"通顺血脉 , 缓中 , 散恶血 , 逐贼血 , 去水气 , 利膀胱、大小肠 , 消痈肿 , (治)时行寒热 , 中恶腹痛 , 腰痛 。 \"

当归四逆汤散寒小分队——桂枝、细辛桂枝辛温 , 温经散寒 , 温通血脉 , 治风寒表证 , 肩背肢节酸疼 , 胸痹痰饮 , 经闭百瘕 。 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 治风冷头痛 , 鼻渊 , 齿痛 , 痰饮咳逆 , 风湿痹痛 。 二者结合 , 散风寒、温经脉、除寒痹、通经脉 。



《本草再新》记载桂枝:\"温中行血 , 健脾燥胃 , 消肿利湿 。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 , 并外感寒凉等症 。 \"《本草经疏》记载:\"细辛 , 风药也 。 风性升 , 升则上行 , 辛则横走 , 温则发散 , 故主咳逆 , 头痛脑动 , 百节拘挛 , 风湿痹痛 , 死肌 。 \"

当归四逆汤通经小分队——通草通草甘淡 , 能通气下乳、通利血脉 , 能打通身体内一切阻塞之道 , 使气血运行顺畅 。 常用于治疗因厥阴肝血不足、感受寒邪、气血阻滞等所致手足不温或厥寒、脉细欲绝、小腹冷疼、或寒妇女月经衍期等症状 。
《本草正义》:\"此物无气无味 , 以淡用事 , 故能通行经络 , 清热利水 , 性与木通相似 , 但无其苦 , 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 , 虽能通利 , 不甚伤阴 。 \"

当归四逆汤扶正小分队——大枣、甘草大枣甘温 , 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 , 主治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 。 甘草甘平 , 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 , 炙用治脾胃虚弱 。 二者组成大枣甘草汤 , 益气调中、扶助正气 , 固后天之本 , 助气血生化 。



李杲认为大枣:\"温以补脾经不足 , 甘以缓阴血 , 和阴阳 , 调营卫 , 生津液 。 \"《日华子本草》记载甘草:\"安魂定魄 。 补五劳七伤 , 一切虚损……通九窍 , 利百脉 , 益精养气 , 壮筋骨 , 解冷热 。 \"

以上七药合用 , 温而不燥 , 补而不滞 , 共奏温经通脉之效 。 使体内阴血充 , 客寒除 , 阳气振 , 经脉通 , 手足温 , 诸证自愈 。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龙 , 若你有手脚冰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肢体麻木、身体痹痛的问题 , 不妨在专业医师指导下 , 在该方的基础上辨证来加减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