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甘草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衰老|甘草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文章图片


甘草酸 , 俗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n) , 它是甘草提取物三萜类皂苷的一种 , 由1个分子甘草次酸和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 。
1.甘草酸的药理作用:
1.1类激素样作用:甘草酸对肝脏内的类固醇激素代谢酶有强亲和力 , 抑制可的松和醛固酮在肝内的灭活 , 从而减缓了类固醇的代谢速度 , 发挥其类固醇样作用 。
1.2抗炎作用:甘草酸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与花生四烯酸发生级联反应的代谢酶一磷脂酶A2和脂加氧酶的活性完成的 , 这样使得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无法产生 。
1.3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具有T细胞活化调节作用、干扰素诱发作用、NK细胞活化作用、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增强作用等 。 另外 , 由于甘草酸同时具有类固醇样作用 , 因而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为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增强剂 , 实际上它可能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 。

1.4抑制病毒增殖、灭活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 甘草酸可抑制动物感染牛痘病毒后的发痘;在体外实验中 , 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增殖、并有灭活作用;近年用可以产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亚历山大肝癌细胞做实验 , 发现甘草酸可抑制HB.sAg的外分泌 , 提示甘草酸具有抗HBV作用 。 此外 , 甘草酸中所含的另外2个氨基酸一甘氨酸和半胱氨酸本身也具有解毒、抗变态反应作用 , 同时可抵消甘草酸水钠潴留的副作用 。
1.5保护肝细胞膜:甘草酸对慢性肝炎的降酶效果已被确认 。 有报导甘草酸的降酶作用在给药6h后即可出现 , 于12h后使转氨酶达到最低值 , 推测其作用机制是对肝细胞膜的直接保护作用 。 这一作用同时也经动物试验和离体肝细胞培养等多种肝细胞损伤试验得到确认 。
2皮肤病的临床治疗
2.1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皮肤药物治疗学领域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研制已成为多数学者的研究的焦点 。 甘草酸苷作为甘草酸的主要活性成分 , 具有皮质类固醇样活性 , 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 , 如湿疹、荨麻疹、药疹等 。
2.2红斑丘疹鳞屑性疾病:应用甘草酸治疗玫瑰糠疹、斑块性银屑病效果显著;与阿维A联合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 , 两药不但可协同治疗本病 , 而且前者可减小后者对肝功能的影响 。

【衰老|甘草酸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2.3斑秃:斑秃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 不少人认为可能与精神过度紧张和机体劳累有关 。 但本病更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 。 甘草酸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具有抗溃疡、激素样作用 , 抗炎、抗变态反应和醛固醇作用 。 其药理活性单位甘草次酸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 能抑制氢化可的松、醛固醇等激素的灭活 , 因此在日本已广泛应用甘草酸治疗斑秃 , 获明显疗效 , 且用甘草酸治疗斑秃很少遇到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复发现象 ,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也有效 。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很多不良反应 , 而甘草酸的激素样不良反应却很少见 。 米诺地尔外搽刺激毛发生长的机制是:使毛囊正常化 , 血管扩张作用 , 使毛乳头血流量增加及免疫调节作用 。 在目前斑秃治疗无特效疗法的情况下 , 应用甘草酸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且很少有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