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大山天地宽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文转自:红网
搬出大山天地宽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在石门县所街乡迎驾垭社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 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朱志姣通讯员任威邓星石门报道
初秋的石门 , 满眼山川绿 , 四处橘果香 。
山脚下 , 小溪边 , 一排排与青山绿水和谐相处的“幸福人家”掩映其中 , 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 , 老人们三三两两拉着家常 。
如今在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 这样随处可见的场景曾经连想都不敢想 , 山川阻隔 , 交通闭塞 , 贫困如家门前的座座大山 , 世世代代横亘于此 。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 怎么办?搬迁!
“十三五”期间 , 石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125户9852人 , 集中安置452户1427人 , 分散安置2673户8425人 。 石门县委、县政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 , 配套制定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电商帮扶、旅游帮扶等实施方案 , 确保9852名农户搬出穷窝子 , 蹚出新路子 , 过上好日子 。
搬出大山天地宽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傍晚时分 , 周香英和丈夫何友放牛羊归来 。
拔穷根蹚出新路子
对于周香英来说 , 回家的路:
从海拔400米到海拔100米 , 降的不仅仅是高度;
步行2小时到车程20分钟 , 快的也不仅仅是速度……
今年40岁的周香英一家曾经住在石门县白云镇望羊桥社区辽叶湖片区的一个半山腰 , “以前一家人住在高山上 , 困在大山中 , 年轻人不出去打工 , 一家人就没有经济收入 。 ”那些年 , 周香英和丈夫何友长期在外地打工 , 留下父母在家照顾年幼的孩子 。
2004年 , 3岁多的大女儿突然无故流鼻血且止不住 , “不敢辞工 , 也不能耽误女儿病情 , 周香英和丈夫一边工作一边带着孩子看病 , 光是检查和住院就花了十几万 , 后续还需要长期服药 。 ”时隔18年 , 周香英讲述起曾经这段经历时 , 依然忍不住伤心落泪 。
搬出大山天地宽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女儿的病像坐大山压着周香英一家 , 本就艰难的家庭更加摇摇入坠 。 2014年周香英一家因病因学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生活最艰难的时候 , 党和政府的关怀为周香英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 2017年 , 因为享受国家易地搬迁政策 , 周香英一家搬进了位于辽叶湖片区的杨家院子 , 三间约130平方米的混凝土式平房 。
搬出大山天地宽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周香英的养殖能力越来越强 , 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 , 今年 , 周香英养了九头猪 。
要搬下来 , 还要留下来 , 更要富起来 , “国家政策越是好 , 我们越是要拼命干 。 ”住上新房子后的周香英开始寻求新出路 。 新房子交通方便 , 生产生活条件好 , 周香英在房前屋后种上红薯 , 再买来两头猪 , 社区还为她送来70只鸡和140斤鸡饲料 , 至此周香英走上了小型的牲畜养殖之路 。 何友则借着全县精准扶贫的春风 , 通过政府就业帮扶提供的务工信息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 这一年 , 周香英一家一举摘掉了穷帽子 。
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养殖培训班 , 向养殖大户虚心请教养殖技术 , 周香英的养殖能力越来越强 , 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 , 今年 , 周香英养了二十几只鸡、十几只羊、十几桶蜜蜂、九头猪和一头牛 , 实现“逆风翻盘”的她 , 已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
周香英只是石门搭乘易地扶贫搬迁快车走上致富道路的一个缩影 , 石门对全县3125户易地搬迁户就业扶持、产业扶持、兜底保障等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 开发公益性岗位196个 , 帮助有就业意愿的3905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 。 通过“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等模式 , 辐射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 , 截至2022年二季度 , 自主产业发展2254人 , 委托产业帮扶84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