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出山”红托竹荪经冷链直达北上广深市民的餐桌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从毕节纳雍的培育大棚 , 到北上广深的市民餐桌 , 贵州纳雍特色农产品红托竹荪依托规模化培育、畅通的冷链物流走出了大山 。
每年的6-9月 , 正是红托竹荪采摘农户最忙碌的时候 。 清香气味、鲜爽口感、丰富营养 , 纳雍红托竹荪颇受消费者青睐 。 中秋临近 , 红托竹荪还与纳雍滚山鸡肉“碰撞”出创意月饼 , 借助电商平台远销广东等地 。
日前 , 采访人员与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纳雍县寨乐镇粤黔协作共建产业园 , 一探个大味鲜的红托竹荪是如何种植的?怎样走进市民餐桌?如何让老百姓闯出致富路?
“黔货出山”红托竹荪经冷链直达北上广深市民的餐桌
文章图片
红托竹荪是颗蛋?采摘需摘“黑帽”、脱“红鞋”、捋“白裙”
寨乐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坐落于产业园内 , 连片大棚整齐划一 。 走进棚内 ,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荪清香 , 红棕色的“红托竹荪蛋”静躺在培养架上 , 有的红托竹荪已经“迫不及待”要从菌蛋里破壳而出 , 长势喜人 。 正值采摘高峰期 , 工人们在基地内有条不紊地采摘、搬运、清洗……
“黔货出山”红托竹荪经冷链直达北上广深市民的餐桌
文章图片
摘下“黑帽” , 脱下“红鞋” , 捋顺“白纱裙”……在培养架旁 ,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明熟练地示范采摘步骤 。 他自豪地将红托竹荪举到采访人员面前 , 十几公分长的身躯包含了菌帽、菌伞、菌杆、菌托四部分 , “红托竹荪‘红’在哪?因为底部菌托是红色 。 你们可以尝一口新鲜采摘的红托竹荪 , 蘸芥末、凉拌都很不错 。 ”眼前的菌菇从帽到托都能食用 , 即使是“竹荪蛋”也能成为美味佳肴 。 前来参观的莫先生选购了几包干品 , 他表示 , “作为广东人 , 我家里特别喜欢用竹荪煲汤 , 个头这么大的竹荪比较少见 , 听说还不易煮烂 。 ”
“基辛格访华时 , 对国宴里的竹荪芙蓉汤盛赞不已 。 ”郭明介绍 , 红托竹荪是贵州的特色珍稀食用菌 , 营养价值高 , 市场需求大 , 栽培难度高 , 价值高 。 眼下的顺季里 , 纳雍鲜品红托竹荪售价为100元/千克 , 而进入反季节 , 售价能达到200-350元/千克 。
“黔货出山”红托竹荪经冷链直达北上广深市民的餐桌
文章图片
在食用菌“江湖”中 , 红托竹荪获得了“雪裙仙子”“真菌皇后”美名 , 想培育出品质好的红托竹荪 , 自然离不开优质菌棒 。 在纳雍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菌棒生产车间外 , 木屑、麸皮等原材料被堆积成黑色“小山” , 不久后将被运入车间进行装袋 , 再进行灭菌、接种、恒温培养……大约三个月后 , 菌棒生产而成 。 郭明介绍 , “红托竹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严苛 , 要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0°C左右 , 避免阳光直晒 , 还要在土壤表面悉心覆盖一层松针叶 , 起到保温、保湿、防冲击的作用 。 ”
进入“竹荪+”时代深加工助推“黔货出山”
“发展红托竹荪产业 , 让消费者四季有口福 , 让老百姓全年有活干、有钱赚 。 ”郭明介绍 , 其公司开展菌棒生产、基地种植、加工销售等业务 , 去年已获批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500万元实施寨乐镇食用菌产业项目3个 , 2020年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
“我们公司的菌棒年产能达到3000万棒 , 红托竹荪种植年产量为500吨-1000吨 。 ”郭明表示 , 除了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同研发新专利 , 公司还建立红托竹荪种植试验区 , 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 “为了让红托竹荪产业惠及老百姓 , 我们向当地生产合作社提供售卖菌棒 , 待红托竹荪成熟后回收鲜品 , 通过冷链第一时间将红托竹荪送达北上广深等城市 。 ”不仅如此 , 凭借育株个头大、品质口感好等优势 , 山东、云南、浙江等地的经销商也前来采购菌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