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撰文/王治钧
在武侠小说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厉害的小人物 , 武功不高却因为擅用毒而无人敢惹 , 动物界也存在这种情况 。 有一些个头不大却令人避而远之的毒物 , 如我们熟知的蝎子、毒蛇或毒蜘蛛等 。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曼德·霍尔福德(Mand?Holford)教授在演讲中告诉我们 , 虽然一些生物毒液本身含有剧毒 , 但这些毒液含有许多有利于治疗疾病的成分 , 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
NO.1
“杀手螺”的秘密武器
霍尔福德教授的研究对象是各种鸡心螺 , 它们生活在热带海洋中 , 通常盘踞在沿海珊瑚礁、沙滩附近 , 种类繁多的鸡心螺壳前方尖瘦而后端粗大 , 形状像鸡的心脏或芋头 , 所以也有人称它们为芋螺或者锥形蜗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鸡心螺行动时慢得跟普通蜗牛一样 , 而它们的食物——小金鱼速度却很快 , 鸡心螺之所以能轻易击杀猎物 , 这要归功于鸡心螺的“暗器功夫”——注射毒液 。 人若不小心被它攻击 , 会出现皮肤发红肿胀、麻痒疼痛 , 也可能会恶心、呕吐、肌肉颤抖 , 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 所以它的外号也叫“杀手螺”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鸡心螺头部的橘色东西像一个舌头 , 称为长鼻 , 用来跟踪和制服毫无防备的鱼 , 它的毒液不只是单一成分的物质 , 而是一种有毒分子的混合物 , 由一颗叫作“齿舌”(类似人类打针用的针头)的伪齿携带并加以释放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动物界捕食者和被食者之间大多是简单的角力关系 , 而鸡心螺毒液将这种“军备竞赛”带入了分子层面 , 毒液混合物的成分效用成为捕杀或制胜强敌的秘诀 。
NO.2
能够治病救人的毒液
在千万年进化过程中 , 很多动物都具备了由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化学物质组成的毒液系统 , 虽然各有特点 , 但是都有同一个目的:让对手致残、甚至致死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霍尔福德教授专注于毒液研究是因为毒素虽然能致命 , 但适当剂量的单一毒素对人类许多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如今 , 科学家对该领域越来越感兴趣 , 因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技术能合成毒液成分并检验其理论 , 使得合成药的研究能更快地进行 。 毒液会攻击一些病症细胞 , 比如癌症 , 一些肿瘤细胞的分子结构与毒素的天然标靶非常相似 , 毒素可以比较精准地瞄准它 。 科学家们尝试从成千上万种不同毒液化合物中找到能够扰乱肿瘤细胞的成分 , 制成合适的靶向药物 。
1980年以来 , 肝癌死亡率增加了一倍 , 成为人类的一个新的威胁 , 很多科学家把攻克这个顽疾当成重要任务 。 霍尔福德教授通过实验让毒液化合物成分能准确定位肝癌肿瘤细胞而非正常细胞 。
其实15%的动物都是有毒的,以毒攻毒方为上策
文章图片
在对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前列腺癌和肝癌细胞的筛查中 , 她的医疗小组从海螺家谱中发现了一种鸡心螺的毒液化合物 , 它可以攻击且只攻击肝癌细胞 , 而非其他被测试的细胞 。
尤其是当这种化合物高剂量注射到表达肝癌细胞的小鼠模型中 , 经过一段时间后 , 它显著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
霍尔福德推测 , 毒液化合物阻断了肿瘤某个特定的离子通道 , 并因此抑制了肿瘤细胞繁殖 。 她现在仍然在探索这种特别的作用机理 , 以及如何让这种化合物更有效 , 为进一步制药探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