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屏山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屏山村位于泗县屏山脚下 , 104国道边 , 紧邻火车站和高速路出口 , 交通便利 , 风景宜人 。 全村下辖15个自然庄 , 总人口1143户4086人 , 常住人口1197户4258人 。 屏山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 , 5个党小组 , 共有党员78名 , 其中4名预备党员 。 屏山村现有耕地面积9800亩 , 山林面积600多亩 。 近年来 , 屏山村紧紧抓住机遇 , 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 大力发展花卉、葡萄种植大棚、食用菌等产业 , 大力提升了村集体经济 , 做大做强了乡村振兴产业 。
泗县屏山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泗县屏山镇花卉基地红掌盛放 。 姚森摄
大棚开满幸福花 , 成稳定就业“顶梁柱”
走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花卉产业基地 , 眼前大大小小数万盆凤梨、红掌整齐划一地摆在花架上 , 宛如一片彩色的海洋 。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 每天来买花的人特别多 , 节日期间 , 各种花的销量更好了 。 ”花卉大棚的务工人员方家兰满面笑意地说 。
目前 , 屏山村境内已建成设施果蔬拱棚500多亩 , 智能花卉温室拱棚30万多平方 。 该产业培养年龄偏大、无技术的脱贫户学习花卉种植技术 , 实现就地就业 , 通过务工实现了村民增收 。
孟凡修是屏山镇大彭村村民 , 女儿在屏山中心幼儿园上学 , 妻子智力残疾 , 孟凡修依靠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开支 。 在政府的帮助下 , 孟凡修在屏山镇花卉基地交易市场务工 , 既增加了收入 , 又方便照顾家庭 。 孟凡修经常说花卉大棚是个好产业 , 让他实现了在家就近就业、能兼顾家庭工作的梦想 。 人尽其才 , 才尽其用 , 用有所成 。 目前 , 园区已经引领、带动周边600多人就业 。
泗县屏山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夏黑”葡萄 。 吴天元摄
葡萄果香飘满园为社会财富“创造者”
在泗县屏山镇屏山村 , 一个个温室大棚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 , 棚中的葡萄藤架上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缀满枝头 , 掩映在繁密的绿叶中 , 粒粒饱满 , 晶莹剔透 , 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 让人垂涎欲滴 。
葡萄种植连体大棚是屏山镇着力打造的创新型农业现代化果蔬产业园 。 葡萄园地势平坦 , 太阳辐射强 , 日照时间长 , 昼夜温差大 , 非常适宜葡萄种植 。
打开手机 , 远程“掌控”葡萄大棚里的温湿度;跟着导航 , 农机无人操作却可以精准播种、精准撒药;网上下单 , 乡村特产可以传送至千里之外……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 , 屏山镇葡萄园更是实现了增收增产的愿景 , 不断改善着农民的生活质量 。
泗县屏山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屏山镇食用菌基地 , 工人正在采摘双孢菇 。 单珊摄
创新孵化食用菌 , 做经济增长“永动机”
泗县屏山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 , 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具有许多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 。 随屏山抓住先机 , 目前积极孵化食用菌项目 。 利用当地丰富的废弃秸秆和禽畜粪便资源 , 变废为宝 , 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 , 走可持续循环发展道路 。 利用菌草技术 , 解决了秸秆废料利用的问题 ,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 利用秸秆栽培以及深加工的生产过程 , 符合市场消费主流 , 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 另外 ,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05人 , 年产双孢菇和草菇近3750吨 , 实现产值3500万元 。 间接带动周边菇农3000人就业 , 可实现年消纳各种动物粪污1.5万吨 , 利用农作物废弃秸秆近3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