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人文专刊】不要害怕,我们一起努力

编语:
在中国古代 , 医术被称为“仁术” , 医生被称为“仁爱之士” , 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就是关爱;医学人文让医学成为爱的产物;让医学成为温暖的科学 。 佑安医院官微推出【佑安-人文专刊】 , 为您讲述发生在这里的温暖故事 。
【佑安-人文专刊】不要害怕,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图片
2022年8月18日早晨 , 风和日丽 , 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二病区医护交班刚刚结束 , 我们从医生办公室走出来 , 就看到鲁阿姨迎面走过来 , 热情的送上锦旗及感谢信,感谢郑主任、蒋大夫的精心治疗 , 并感谢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他的悉心照料 。
【佑安-人文专刊】不要害怕,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图片
两月前 , 鲁阿姨因为肝功异常住进病房 , 刚入院时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胆红素378.1umol/L , 病情危重 , 由于患者为过敏体质 , 且肝功能异常原因不能除外药物性肝损伤 , 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调整也颇为困难 。 她的脸上每天布满像乌云 , 这一天 , 我去病房输液的时候 , 看到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阿姨 , 您怎么?是不习惯病房的环境吗?”阿姨低着头说:“不是 。 ”“别担心 , 有什么事跟我说说” , 我安慰道 。 过了会 , 阿姨慢慢地抬起头:“姑娘 , 您看我怎么这么黄啊 , 是不是特别难看?跟个小黄人一样 , 我都不敢照镜子 。 我还能够治好吗?”我笑了笑:“我看您很好啊 , 别担心 , 现在有好多的医疗方法 , 可以改善现状 , 既然来了 , 咱们就踏踏实实地,好好休息 , 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 ”阿姨点了点头 。 在后来的日子里责任护士每天都会抽时间 , 跟她聊一会儿;主管医生蒋莹莹每天多次出入病房 , 与护士一起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郑俊福主任不仅带领医疗团队为鲁阿姨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还经常亲自来到患者床旁,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渐渐的鲁阿姨不再一个人闷在病房里,有时候还会和病房的病友起唠唠嗑 。 每天早晨我们走进病房的时候 , 都会在一声“早上好”中 , 开启新的一天 。
【佑安-人文专刊】不要害怕,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 患者胆红素仍进行性上升 , 最高时513qmol/L 。 结合患者疾病特点 , 丁惠国主任、郑俊福主任、蒋莹莹认真分析讨论病情后,果断而迅速地调整调了治疗方案:药物联合人工肝治疗 。
在治疗前 , 首先要为鲁阿姨进行颈内置管(即在颈静脉留置静脉导管)因为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侵入性操作 , 鲁阿姨心里充满了畏惧 , 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 , 问道:“我可以正常活动吗?会不会有什么不适?我需要注意什么?”当班护士就在给她换药的时候,给他做出了相关指导 , 并告知她可以正常的活动 , 但脖子这个地方活动要小心点 , 不要折了管路 , 如有不适要及时叫护士 , 护士耐心的讲解 , 让鲁阿姨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 当然她的一举一动还是那么得小心翼翼 。
【佑安-人文专刊】不要害怕,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图片
治疗前医生、护士再次耐心地向她讲解了治疗的目的 , 方法和治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 这天 , 鲁阿姨早早地做好准备 , 在病房等候一切准备就绪 , 虽然已经给鲁阿姨做过宣教 , 但是他的紧张感一直都在 , 在护士陪同下去做治疗,路上并嘱附她不要紧张 , 咱们一会见 。 几个小时后 , 医护老师将她从治疗室推回病房,很明显的能看出她的疲惫 , 一路上医护人员都在问她:“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她笑着说:“还好吧 , 你们辛苦了 。 ”回到病房安置好以后 , 给她连接上了心电监护 , 监测她的生命体征,因为刚做完治疗回来 , 当日就要给颈静脉置管换药 , 我告知鲁阿姨:“您先卧床休息一会 。 ”我准备好换药包以后 , 再去病房 , 阿姨已经躺着休息了 , 我轻轻的走到阿姨床前:“阿姨 , 咱们换个药 , 一会再睡啊 。 ”阿姨睁开眼说:“没事 。 来吧 , 需要我怎么配合你?”我说:“咱不用动 , 躺着就行 , 头稍微偏一下?”说完我变小心翼翼的操作着 , 每一步都会问问有没有弄疼她 , 有没有不舒服 , 鲁阿姨也非常配合 , 不一会就换完了 , 收拾完东西 , 帮忙整理好头发 , 穿好衣服 , 嘱咐阿姨 , 咱们就不要下地了 , 在床上躺着睡一觉休息下 , 医生随后也来到病房 , 询问一些简单的情况 , 并叮嘱了注意事项 。 一上午虽然忙碌 , 但看见鲁阿姨脸上的笑容,一切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