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护,让病人花小钱解决大问题

综合疗护,让病人花小钱解决大问题
文章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本报采访人员蒋明睿王甜
疼痛 , 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感受 。
但因为太过常见 , 人们往往对疼痛知之甚少 , 甚至选择忽视对疼痛的诊疗 。 “忍忍就过去了”“病好了自然就不疼了”……是不少人的想法 。
自2004年起 , 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为“世界镇痛日” , 今年的主题为“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 在世界镇痛日来临之际 , 采访人员探访我省多家疼痛科门诊 。
一直被忽视的疼痛
“皮肤上起的泡就像叶子 。 叶子黄了 , 问题在根上 , 这个根就是‘背根神经节’ 。 根受伤了 , 需要杀毒、保护、施肥……”10月9日 , 采访人员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疼痛门诊见到岳莉时 , 她正在与一位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仔细解释病情 。
岳莉是医院疼痛科的主任 。 3个月前 , 在她的推动下 , 一个特别的专科门诊——孕产期疼痛门诊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开诊 。 这个位于医院二楼走廊深处的门诊并不起眼 , 却是江苏首家孕产期疼痛门诊 , 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聚焦女性疼痛的诊室之一 。 在这里 , 每天都穿梭着许许多多被疼痛“困住”的女人 。 也是在这里 , 一向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孕产期疼痛得以被正视 。
“社会传递着一些错误的生育经验 , ‘怀孕怎么会不痛呢’‘生完就好了’这样的说法让孕产妇很少选择就诊 。 此外 , 很多医院的疼痛科也不愿接收孕产妇这样机体敏感的群体 。 ”岳莉告诉采访人员 , 她们大多是在医院产科医生的口中甚至社交媒体上才得知这个门诊的存在 。 而在此之前 , 她们都经历了漫长的忍耐 。
疼痛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 。 个体的疼痛阈值有高有低 , 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 包括知识水平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痛感 。 但任何一种疼痛都不仅仅是一种症状 , 而是一种疾病 , 应该被重视起来 。
“很长一段时间 , 大家对疼痛不是很重视 。 ”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主任陶高见说 , 鼓楼医院从1992年起就设有单独的疼痛门诊 , 在全国少有 , 但直到2001年有正式的病房时也仅拥有8张床位 。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进步 , 现代医学整体理念上发生变化 , 医学不仅要治病救人 , 还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
事实上 , 慢性疼痛的发病率约20% , 也就是说中国有近3亿慢性疼痛病人 。 疼痛科究竟能做什么?陶高见告诉采访人员 , 疼痛科其实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疼痛科以治疗慢性疼痛为主 , 可以对椎间盘相关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头痛、癌性疼痛、术后疼痛等多种疼痛与部分非疼痛性疾病进行诊疗 。
“疼痛不是一件小事 , 很多患者疼起来甚至想跳楼 。 ”陶高见说 , 还有不少人觉得疼痛科就是“给止痛药”的 , 实际上 , 疼痛科能做的远比想象的多 。 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 , 针对椎间盘的内镜技术、微创消融术 , 针对神经痛的介入手术都在不断发展 。 晚期肿瘤患者疼痛难忍 , 还可以做镇痛装置植入术 。 此外 , 神经电刺激对顽固性疼痛是很好的选择 。
还很年轻的疼痛科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 。 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 。 但实际上 , 疼痛科仍属于一个“年轻”的科室 。 2007年7月16日 , 卫生部下发227号文件 , 宣布在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增设疼痛科 , 也由此正式拉开了疼痛学科在我国“艰涩生长”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