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土木堡之变的根源是靖难武将功臣勋贵集团与宦官势力的突出 , 相权势微 , 皇权被宦权绑架;夺门之变是景泰帝后期被打压的政治势力投机南宫 , 借势上位 。 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文章图片
土木堡之变是当时明英宗时期朝局斗争的结果 , 朱祁镇继位后 , 明朝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强大的宣宗时期内阁三杨死完了 , 文官集团在朝中的政治势力变得很微弱 , 内阁无法再对皇帝有约束 , 也对整个朝廷事务有影响力 。
内阁势弱 , 皇帝身边的宦官势力萌发起来 , 王振的崛起左右了明朝的朝中势力 , 大家别忘了还有一群功勋集团还在 , 以英国公张辅 , 成国公朱能为首的靖难功臣对朝中存在强大的影响力 。
军中势力与宦官势力在朝中争斗很剧烈 , 最后宦官集团胜了 , 因为他们捆绑了皇帝 , 有皇权撑腰 , 那群武将功勋闹不起来 , 甚至到了英国公张辅见了王振都要下跪请安 。
宦官集团把持朝政后 , 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 , 而当时的军事专家们却说不上话 , 也没有机会劝导皇帝朱祁镇 。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文章图片
朱祁镇率领武将功勋 , 宦官首领王振出征瓦剌 , 不想在土木堡被一锅端了 , 死的死 , 跑的跑 , 皇帝都被俘虏到北方喝风去了 。
北京城里此时非常的空虚 , 缺兵 , 缺粮 , 缺皇帝 。 关键是缺官!
土木堡之变把明朝的皇权、宦权、武将功勋一锅端了 , 明朝廷一下子形成了权力真空 , 这个时候势弱的文官集团站了出来 , 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立了郕王朱祁钰为皇帝 , 力排众议全力抵抗瓦剌大军 , 保卫北京城 。
景泰帝和于谦力挽狂澜 , 打败了瓦剌大军 , 保卫了北京城 , 朝廷局势稳定下来 。 胜利的果实要人来分享 ,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文官集团 , 忠臣于谦成为了当朝最大的权力把持者 , 但他不是权臣 , 是整个大明王朝最大的忠臣 。
到了景泰帝后期 , 朱祁钰病重 , 大家都在讨论他的接班人的问题 , 因为他没有儿子 , 皇位传承是个问题 , 当时朝中有三个考虑:1、前太子朱见深继位 , 2、外地藩王进京继位;3、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文章图片
在帝国传承的关键时刻 , 文官集团出现了软弱 , 如果以于谦当时的权势来说 , 他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来确定皇位的归属 , 但是于谦却在于太后商议时 , 对于太后倾向朱见深继位的意见不赞同 , 也不同意朱祁镇复位 。
太后很不高兴 , 毕竟朱祁镇是亲儿子 , 朱见深是亲孙子 , 太后不高兴 , 于谦又犹豫的时候 , 一帮受到文官集团打压的官员看到了机会 。
徐有贞与于谦是政见不同 , 于谦倒对徐有贞没有什么个人私怨 , 而景泰帝却是于谦的死忠 , 于谦的政敌就是皇帝的政敌 , 搞得徐有贞完全没有得到重用 , 其实此人很有才能;石亨是北京保卫战重要的将领 , 他是从土木堡之战逃回来的 , 他立有战功 , 却人品官声不怎么好 , 皇帝也不喜欢 , 当然于谦也不与之为伍;曹吉祥更郁闷 , 兢兢业业干活当差 , 北京保卫战也出力不少 , 但是景泰帝对太监是一棍子打死 , 只要是太监就不是好东西 , 而曹吉祥是个太监 。
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文章图片
他们三人在秘密请示了太后后 , 当机立断 , 从南宫接出了明英宗朱祁镇 , 发动了“多门之变” , 于谦当时是有能力阻止此次政变的 , 他掌管着全国的军权 , 只是当他得知太后已经默许后 , 就不再对政变进行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