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许家冲村: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湖北许家冲村: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许家冲村全景 。 人民网周倩文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紧邻三峡大坝 , 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 , 其距离三峡旅游景区坛子岭仅1公里 , 拥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 。
湖北许家冲村: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许家冲村移民“双创”示范街 。 人民网周倩文摄
近来年 , 许家冲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助力乡村振兴 。 该村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 提升旅游品质 , 扶持当地传统手工业 , 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 , 建成移民“双创”示范街 , 越来越多的库区移民持续增收致富 。
如今 , 许家冲村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 乡村振兴事业蒸蒸日上 。 202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280万元 , 带动移民就业700余人 。
党员公约“升级”提升乡村振兴聚合力
在许家冲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 悠扬的渔鼓调再次响起 。 一张红色的《党员公约》放在醒目的位置 。
湖北许家冲村: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党员公约》手绘墙 。 人民网周倩文摄
“《党员公约》起初是为了解决搬迁后土地纠纷、邻里关系复杂等矛盾和问题 , 但如今内容已发生了变化 , 现行公约是开门定约 , 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 引导村民线上线下参与制定 。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介绍 , “《党员公约》每唱一遍 , 就像念一遍‘紧箍咒’ , 哪些村民人产业还要再扶一把 , 哪条路破损了要去修 , 哪些项目要继续谋划 , 唱好一首歌就要干实百件事 , 把唱出的承诺一一落到实处 。 ”
近年来 , 许家冲村不断加强支部建设 , 将“党员公约”由少数党员的“独唱”变成全村人民的“合唱” , 创新“三约三引”支部工作法 。 “党员公约”引领党员担当有为、当好表率;“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崇法向善、同心同德;“共富合约”引联社会组织兴业富民 , 为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 促进乡村振兴凝聚合力 。 村民说 , 村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 都是支部、党员头带得好 。
组织移民技能培训 , 促进移民就业增收
大坝建在家门口 , 安稳致富靠双手 。 许家冲村先后多轮次开展餐饮民宿(农家乐)营销管理、茶叶种值与加工管理、市场营销、电商、厨师等热门就业技能培训 , 共培训835人次 。 培训后移民就近就业达200人以上 , 出村务工362人 , 自主创业112人 。
村民望运平兴办双狮岭茶叶专业合作社 , 年生产加工销售茶叶160多万斤 , 安置固定就业88人 , 季节性就业人员达400多人 。 移民韩庆红搭乘“缤纷四季、相约夷陵”乡村游东风 , 开办“韩家大院”农家乐 , 带动周边移民快速发展旅游商贸业 。
湖北许家冲村:闯出三峡移民的乡村振兴路
文章图片
村里的手绘墙 。 人民网周倩文摄
该村通过引进大企业 , 发展小企业 。 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萧氏集团、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峡茶业集团、许家冲乡村旅游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 , 成立村级合作社经济组织 , 发展个体工商户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2家 。 通过集体土地流转、资产出租收益 , 村合作社自营收入等方式 , 盘活了存量资产 , 拓宽就业渠道 , 增长集体收入 。 接待调研学习人员年均达8万人次、游客1.2万人次 , 集体每年增收20多万元 。
多元产业融合走出致富新路径
“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 , 以前我们还是一个只有200平方米的小作坊 , 现在 , 我们的车间已经扩大到1200多平方米 , 产值翻了十倍 。 ”谈起村里这些年来的新变化 , 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创始人谢蓉言语中透着欣喜 。 谢蓉是三峡库区的第一批移民 ,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 , 不少人纷纷外出打工 。 谢蓉不甘心就此赋闲 ,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发 。 2012年 , 谢蓉获得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 , 组织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 , 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