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糖尿病低龄化,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关注我们
近年来 , 受不良的生活和饮食行为习惯影响 , 儿童青少年肥胖显著增加 , 伴随着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 我国6个地区的多中心研究显示 , 7-16岁人群的超重率约为11% , 肥胖率约为8.9% 。 在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儿童中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或同时存在)的比例显著上升 。 14个医学中心的调查研究也显示 , 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95-2000年的4.1/10万上升至2005-2010年的10/10万 。 为帮助儿童青少年预防糖尿病 , 山东教育电视台策划制作了本期《新课堂·健康校园》 , 节目将于今晚(10月15日)20:58(如《新闻联播》延时则播出时间顺延)电视网络同步播出 , 欢迎届时收看 。
什么是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 , 血液中的糖无法进入细胞内进行正常的糖代谢 , 不能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 , 同时导致血液中的糖堆积 , 引起的全身多系统病变 。
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
儿童糖尿病90%为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成年人群体 。 近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 ,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
家长注意!糖尿病低龄化,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文章图片
儿童患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1型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 , 常见症状是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 , 体重下降 , 即为“三多一少” 。 婴幼儿多尿多饮不易发现 , 约20~40%的患儿第一次就诊时表现酮症酸中毒 。
家长注意!糖尿病低龄化,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文章图片
2.2型糖尿病发病较隐匿 , 多见于肥胖儿童 , 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 , 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 部分患儿伴有黑棘皮症 , 多见于颈部或腋下 。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眼底病变、脂肪肝等慢性并发症 。
儿童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成因
1.不健康饮食习惯和肥胖 。
由于目前的饮食条件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增多 , 加之儿童青少年尤其偏好高油高糖食品 , 容易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 , 成为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
家长注意!糖尿病低龄化,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文章图片
2.缺乏锻炼 。
现在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与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 , 同时由于孩子体重过重 , 做运动不方便 , 孩子就不想运动 , 进一步加重肥胖 ,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 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
3.遗传因素 。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 , 造成群体基因库的变化 , 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 。 同时 , 因为基因相似 , 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行为习惯相似 , 所以家族更容易聚集发病 。
家长注意!糖尿病低龄化,别让孩子成为“小糖人”!
文章图片
儿童青少年如何预防糖尿病?
1.保持膳食平衡
平衡膳食 , 避免高能量的过多摄入 , 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 , 多食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 , 如谷类、水果、蔬菜 。 其次 ,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 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人尤应注意避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过多 。
2.积极锻炼身体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 因此锻炼身体在预防糖尿病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孩子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 , 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
3.注意劳逸结合
应该避免孩子过度劳累 , 在平时要注意劳逸相结合 , 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 让孩子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 以免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负面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