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喝中药时,如果不注意这4个问题,喝再多身体也好不了

中药|喝中药时,如果不注意这4个问题,喝再多身体也好不了

文章图片

中药|喝中药时,如果不注意这4个问题,喝再多身体也好不了

文章图片

中药|喝中药时,如果不注意这4个问题,喝再多身体也好不了

文章图片


在我国 , 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 很多人生病时都会去看中医、喝中药 , 平时也崇尚中医养生 , 会喝点中药来调理体质 。
中药可以长期喝吗?喝中药可以加糖吗?中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同服?对于喝中药这件事 , 人们有着很多疑问 , 这次小妙就来给大家一一解答 , 告诉你喝中药需要注意哪些事 。
一、长期喝中药 , 会有副作用吗?
各种药物进入体内后 , 大部分都需要经由肝脏代谢 。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 药物在治病的同时 ,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 中药也不例外 。
各种实验室和临床研究数据表明 , 某些中药成分具有肝毒性 , 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 进而引发肝衰竭 , 严重时更可致命 。 据统计 , 我国有26.8%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单一致病因素跟服用中药有关 。



?
引起肝损伤的中药成分主要包括了生物碱类(如雷公藤、川乌头等)、苷类(如何首乌、黄药子等)、毒蛋白类(如相思子、苍耳子等)、萜类和内酯类(如苦楝子、川楝子等) , 以及矿物质类(如雄黄、朱砂等) 。
有研究发现 , 引发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可能跟中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部分中间产物有关 , 这些物质会损伤肝细胞膜和线粒体等 , 破坏掉肝细胞的骨架 , 进而导致肝细胞凋亡 。
另外 , 中药在种植、炮制、煎煮等环节如果操作不当 , 也会增加其引发肝损伤的风险 。
除了肝毒性外 , 中药也具有肾毒性 , 有可能会导致肾损害 ,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马兜铃酸肾病 。 马兜铃酸肾病的病因跟服用马兜铃、青木香、细辛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关 。
服用这类中药后会损害肾脏健康 , 造成肾间质纤维化 , 进入引发急性或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 如急性肾衰、慢性肾衰 。 除此马兜铃酸类外 , 中药的生物碱类、毒蛋白类、矿物质类、萜类和内酯类等成分也可引发肾损伤 。
因此 , 长期服用中药及含有中药成分的保健品或药膳 , 有可能会引发肝、肾损伤 。 建议平时千万不要擅自长期服用中药来保健 , 如有需要 , 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

?
二、喝中药怕苦 , 能不能加糖?
虽然俗话说“苦口良药” , 但很多人喝中药的时候都很怕苦 , 于是就会在汤药里加点糖 , 以减少中药的苦味 。 但其实 , 喝中药是不能加糖的 。
中医用药讲究“酸、苦、辛、甘、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 。 不同的药味 , 其药性和疗效也会有所不同 。
中医认为 , 苦味具有健胃、燥湿、坚阴、清泻火热、通泄大便、泄降气逆等功效 , 糖类的甘味则具有补脾、润肺、益气等功效 。 而糖类又可细分为白糖和红糖 , 两者药性不同 , 白糖性凉、红糖性温 。
如果在温热的药剂中加入白糖 , 或者在寒凉的药剂中加入红糖 , 都会减弱药剂的药性 , 影响治疗的效果 。
另外 , 红糖中铁、钙等化学元素含量较高 , 可能会与中药中的鞣质、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反应 , 导致药剂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出现凝固变性 , 进而导致汤药变得浑浊、有沉淀物 , 不仅会影响药效 , 还会损害健康 。
研究发现 , 口服汤药的温度在36.2℃左右 , 可减轻其苦味 。 建议在服用汤药时 , 可等刚煎煮好的中药药液温度降到温热、不烫嘴的时候再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