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正史100个不同之处,三英未战吕布,关羽孔明差太多,赵云没七进七

《三国演义》风靡海内外 , 广受大众喜爱 , 但因小说里面有很多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 , 所以也众说纷纭 。 有人说小说不能当正史看;也有人说如果都按正史写 , 估计就没人看了 。 要我说 , 两个结合起来看 , 虽然小说与正史有不符之处 , 但是小说形象深刻的道出了三国时期的战火纷乱 , 中原大地人民饱受涂炭之苦 , 同时也道出了在哪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 中华子孙超群的智慧 , 其中蕴含的哲理供后世人广泛借鉴运用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说和正史都有哪些不同之处:
1.桃源结义∶正史并没提到三人有结拜只是说三人情若兄弟 , 关系很好 。 (年龄:关羽要比刘备大)
2.温酒斩华雄∶实际上华雄是死于江东猛虎孙坚之手 , 三演演义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 , 应该是罗贯中为了衬托后面关羽出场而做的 。
三国演义和正史100个不同之处,三英未战吕布,关羽孔明差太多,赵云没七进七
文章图片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际上是被孙坚击退 。 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 , 所以刘、关、张也没参加 , 也就没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 , 冀州牧韩馥 , 豫州刺史孔铀 , 衮州刺史刘岱 , 河内太守王匡 , 勃海太守袁绍 , 陈留太守张邈 , 东郡太守桥瑁 , 山阳太守袁遗 , 济北相鲍信 , 广陵太守张超 , 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 , 只有这十三家 。
孔融当时正在对付黄巾军 , 无力分身去讨董;陶谦只是贡献一些财物;马腾尚未接受招安 , 也没参加讨董;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 , 也参加讨董行列 , 张杨和刘备只是义勇军 , 而且刘备当时也只是跟随出征 。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 , 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
6.鞭督邮∶不是张飞 , 而是刘备所为
7.徐州赚车胄、古城斩蔡阳:都是刘备所为 。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 , 并没有“土山约三事” , 这也是罗贯中给关羽的义气做的包装 。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 , 不领董卓的情 , 所以自己逃归乡里 。 曹操献刀 , 不见正史 , 可能是虚构 。
10.连环计∶只是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 是不是貂蝉不能确定 。
11.貂蝉:《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 , 家长是吕布 , 自临洮关相失……貂蝉本来就是吕布的妻子 。
12.关羽降曹∶三国演义说关羽降曹操是为了保护“二皇嫂” , 但史书并无记载 。 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 , 屯兵小沛 , 命关羽守下邳 。 刘备的妻子应随刘备在小沛 。 曹兵进攻小沛时 , 刘备战败逃走 , 妻子在小沛被俘 , 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 。 也就是说 , 关羽在投降时 , 身边并没有“二皇嫂” 。 应该是关羽自愿 , 或者曹操俘虏了刘备的二个夫人后 , 以此要挟劝说关羽 。
1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 , 从许昌南下汝南投奔刘备 , 并未过五关、斩六将 。
14.被斩的六将∶三国演义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 , 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 , 连名字也是虚构的 。 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目的:衬托关羽的义气 。
15.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 , 由于单骑轻出 , 只带几名随从 , 遭黄祖设伏 , 遭流失射死 。
16.孙策之死∶实际是遭刺客暗算 , 脸上遭箭 , 后来虽有黄盖等人竭力抢救 , 但受创极深 , 回天乏术 , 不治身亡 。 (在攻打陈登的途中又是单骑轻出 , 只有自己一人去打猎 , 恰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盯上 , 许贡死于孙策之手 , 孙策死于刺客 。 )
17.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 , 无名过客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