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二 )


——赵嘏《江楼旧感》
只是此时此处 , 只剩一人了 。 赵嘏正叹着物是人非 , 心头却又涌起了进士落第后无奈返乡的惆怅 。 当年多好啊!人还未散 , 志得意满 。
辗转只为思一人 , 却看皎皎月一轮 。
夜不能寐
失眠 , 可能叹着自己的命运 , 也念着家国 。
李陵在匈奴那里——
夜不能寐 , 侧耳远听 , 胡笳互动 , 牧马悲鸣 。
——李陵《答苏武书》
天汉二年 , 李陵向汉武帝请求率领一支军队与李广利共伐匈奴右贤王 , 然而汉武帝不给增兵 。 李陵只能带着五千名步卒深入善骑射的匈奴之军 。 装备和技能相去甚远也就罢了 , 匈奴的人数也远多于李陵之部 , 甚至数十倍有余 。 正在鏖战之时 , 管敢叛逃 , 一下子暴露了李陵兵少无援之实 。 单于见状 , 立刻集中围攻李陵一众 , 直至其弹尽粮绝 。 不得已间 , 李陵向匈奴投降了 。
后来 , 苏武出使匈奴 , 被扣留 , 李陵和他碰了面 。 过了十数年 , 苏武荣归大汉 , 想起仍在匈奴之地的李陵身在他乡而心系故土 , 于是写了一封信过去 , 想劝李陵归汉 。 奈何李陵已犯投敌大罪 , 家人也全部被诛杀 , 就算归汉 , 也只是个行尸走肉 。 因此 , 李陵回信一封 , 大抵也是含着泪 , 落下了这《答苏武书》的字字句句 。
虽然这封《答苏武书》被疑系后人伪作 , 但李陵身处匈奴之事不假 。 降兵在他国寄人篱下 , 想必李陵在每个能看到故乡明月的夜晚 , 都在耳边的胡笳声和马啼声中目不交睫吧 。
夜中不能寐 , 起坐弹鸣琴 。
——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
阮籍的失意 , 都在乐声里了 。 时年正值三国乱世 , 家境贫寒却自小就能写文章、吹奏乐器的阮籍读了不少儒家诗书 , 赞同老庄“天人合一”的思想 , 极为反对虚伪的礼教 。
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古人都因为什么睡不着?
文章图片
阮籍“俊而淑悦 , 为志高”之名已传出 , 他的第一次出仕之途被时任太尉的蒋济强迫 , 最终自己抱病而归 , 各方不欢而散 。 第二次出仕 , 阮籍受曹爽征辟 , 可是他仍旧婉言拒绝 。 后来 , 曹爽为司马懿所杀 , 整个曹魏皇室也受到株连 。 不凑巧的是 , 阮籍原本就在政治上对司马集团不满 , 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转现状 。 于是他常醉着 , 或远走野外 , 或闭门不问世事 , 明明心里记挂着自己的抱负和天下 , 却只能消极避世、明哲保身 。
敢问路在何方?政治环境如斯 , 无人可倾诉 , 无人可解愁思 。 心里压着事 , 到了深夜 , 一股孤独、落寞和不安就漫上了心头 。 夜不能寐 , 索性弹琴 , 或许个中滋味 , 这把琴可以略懂一二吧 。 弹着弹着 , 月光从窗口照了进来 , 伴着清风 , 袖口起舞 。 可这雅静的月夜啊 , 却又为何从远处传来了孤鸿的嚎叫呢?阮籍不禁将自己假想为那只孤独的鸟 , 盘旋在孤寂的夜空 , 想必也只是“忧思独伤心”罢了 。
这怎么教人睡得着?数百年后 , 有个落寞的文士也在对着夜空叹气 , 他就是张继 。
天宝十四载 , 安史之乱爆发 。 面对北方动荡的政局 , 文士们为保全性命 , 纷纷离家南逃 。 当时 , 张继也是其中一员 。 他来到江南后 , 先过金陵 , 后又辗转 , 一路来到了苏州 。 那晚 , 苏州的夜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 渔火照旧亮着 , 寒山寺的钟声悠悠入耳 。
可是这些在张继的眼里 , 都是写满凄凉的 。 此刻的他是一名怀着旅愁的客子 , 基本上看什么都不顺眼——月色清雅 , 却伴着凄惨的乌鸦之啼 , 和夜里漫起的寒意席卷而来;温暖的渔火也显得陌生极了 , 只能说眼前之景尽是他乡;就连钟声也是愁苦的 , 一声一声 , 扰人心 。